五年踔厉奋发 五年发展跨越
谱写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立体山水新篇章
-
在彭州遥望雪山。 王任巨 摄即将竣工的彭州三环路。 张勇 摄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 张勇 摄
彭州
5月21日,成都东部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彭州市政府正式“结对”,共同签订区域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开启长期稳定的合作。
从龙门山到龙泉山,两山相望;从湔江到沱江,一衣带水;一西一东,携手跨越。两地地理相似、产业协同、文化相通,西有天府中药城,东有未来医学城,互补共赢的合作通道将越拓越宽。
对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对内,练好内功,提升实力。今年以来,彭州捷报频传: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彭州诞生首家上市企业;先进碳材制造基地项目、新能源高端特碳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落户彭州,抢跑绿色低碳新赛道……转型、发展、起跳,彭州开足马力、加速进阶。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彭州递交出一份用5年时光书写的奋进答卷: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3个百亿台阶,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21年,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增长11.2%,增速位居成都全市第一,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踔厉奋发、奋勇前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彭州将以昂扬奋进之姿,再启豪迈征程,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不懈奋斗。□吴飞
城乡面貌之变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塑造立体山水公园城市优美形态
5月,如果从空中俯瞰彭州,会看到一条贯穿全市的环线公路正在收尾建设中,这是彭州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交通项目——彭州三环路。
彭州三环路全长25.2公里,承担着完善全市交通主骨架、串联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于6月底全线建成通车。建成后,彭州三环路将为立体山水公园城市架起一条环城生态大道,大幅提振经济高质量发展。
纵横交错的道路,构筑了城市骨架,不仅是打通经济动脉促进发展的富裕之路,也是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的民生之路,更是重塑城市风貌品质的进阶之路。
如今,漫步在彭州的大街小巷,公园、绿道、地标美景目不暇接,“高颜值”“幸福味”“宜居感”,被越来越多的彭州城乡居民挂在嘴边。每到假期,彭州的民宿、露营目的地等,都会受到远近游客的追捧。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这是城市的美好愿景,也是群众的强烈期盼。
彭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北部群山争拱,南部一马平川,集高山、峡谷、丘陵、平坝于一体,海拔高低落差4000多米,形成壮丽独特的立体山水形态。
这是彭州的优良生态本底,更是打造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的独特禀赋。
过去5年来,彭州坚持“人城境业”有机融合,加快公园城市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提升城乡功能品质,规划先行。彭州科学调整城市空间规划,推动城市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多组团”转变,构建“11236”城市空间体系,高起点布局濛阳新城,形成了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城市街道三种新型城镇形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3%增加至52%。
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快呈现。彭州规划建设“一廊三境十三景”公园城市示范片区,让立体山水特质与公园城市形态融合叠加。截至目前,彭州完成牡丹大道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百里景观画廊”加快呈现。推动官渠郊野公园核心区、彭州中学(九峰书院)等总投资53.8亿元的4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建成“三大绿道”200公里。
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加快释放。塑造“龙门雪山下·七星耀湔江”品牌,创新谋划“民宿点亮乡村”,建成精品民宿50家。累计招引涉文体旅产业化项目24个,总投资950亿元。建成西花町、积谷仓、白鹿小别院等67个农商文旅体消费场景,打造安仁东街等4个特色商业街区。彭州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等称号。
一手做好绿色的“加法”,一手做好污染的“减法”。
过去5年,彭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筑牢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底盘”。据统计,坚持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土,彭州淘汰落后产能近600户,关闭(退出)小水电25座,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9.3万平方米,清理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220家。以啃“硬骨头”的魄力担当,打好龙门山风景名胜区违建整治攻坚战,拆除违建农房20万平方米。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91天增加到300天,2021年,彭州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3个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面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画卷浓淡相宜。
发展动能之变
“五擎牵引”新旧转换 现代产业体系渐次成型
过去5年,彭州加速冲刺,跑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上扬线”,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突破400亿元、2019年突破500亿元、2021年突破600亿元。
这背后,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跃升,更是发展结构之变、发展动能之变。
细看彭州“成绩单”:三次产业结构由5年前的13.3∶56.8∶29.9优化调整为11.1∶54.7∶34.2。其中,工业规模稳居郊区新城第一,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提高10%。
产业是城市的根基与命脉。近年来,彭州一方面对传统低端产业“退、改、提”,一方面对绿色现代产业“引、培、增”,彰显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法”逻辑。
从产业载体看谋篇布局。彭州是唯一拥有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的郊区新城。同时,彭州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打造“3+2”产业功能区体系,即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中药城、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功能区3个成都市级产业园区,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丽春航空动力小镇2个彭州市级产业园区。
“3+2”产业功能区实现了三次产业全覆盖,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其中,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天府中药城、丽春航空动力小镇以现代工业为主导;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功能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现代农业为主导。
5个产业功能区充分发挥高能级平台的引擎作用,推动新材料与清洁能源、中医药大健康、航空动力装备、文化生态旅游及康养、现代农业及商贸物流五大产业门类齐头并进。
“五擎牵引”战略之下,看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动能澎湃。彭州以新材料与清洁能源为抓手,抢占绿色低碳赛道高地。
重大项目签约落户。3月31日,彭州迎来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两个重大项目,总金额达81.6亿元,为彭州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打造“锂电池关键材料新基地”和“动力电池产业新极核”奠定坚实基础。
不光是锂电,彭州正加快建设“成都氢谷”。根据《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成都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而彭州作为成都市氢能规划中的绿色氢源供应地,围绕氢能“研—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建设成都市氢能产业重要的氢源保障地。
从锂电到氢能,作为其承载地的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14.75平方公里,2021年实现产值510亿元,计划到2025年实现产值突破千亿,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绿色、智慧、循环精品新材料园区。
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五擎牵引”战略之下,氢能锂电和高分子新材料“两条主线”是彭州抢抓双碳经济新赛道的重点发力方向。
看中医药产业起势成型——今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项目签约落户天府中药城,彭州携手成都中医药大学打造集研究院、成果孵化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作为四川中医药强省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示范区,天府中药城是我省起步较早、综合实力强、三次产业链条较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集聚地,已集聚丽珠、亚宝、康弘、新绿色、成一等医药健康企业173家,2021年实现医药健康产值210亿元。
近年来,彭州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突出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重点布局现代中药、创新药、医疗器材、健康管理与服务等细分领域,着力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区。
再来看文化生态旅游及康养产业夯实本底——
熊猫生态谷是彭州2021年亮相的重大文旅项目之一,这里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入口,也是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功能区的核心区域。
打好“大熊猫”牌,再添旅游新名片。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地处“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国家公园”旅游黄金线交会区,是成都市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功能区,集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
近年来,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以“龙门雪山下·七星耀湔江”为核心IP,聚集了众多文旅项目,每逢节假日,有大量游客前来感受龙门山下、湔江河旁的诗意生活。
民生温度之变
建设幸福城提升幸福感 市民理想城市升温
徐徐展开彭州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画卷,雪山相依、绿道串联、公园相连,装进彭州人的“小幸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彭州建设幸福城提升幸福感,让一个个彭州市民的“小幸福”,汇聚成独特的彭州式“幸福味道”。
“幸福彭州”的辨识度在哪里?这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与创新发展活力交相辉映。湔江奔腾不息、牡丹紫萼千蕊、龙门山巍峨矗立,从历史深处走来,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
这里民生幸福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盘点彭州5年“民生账本”: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75.6亿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具体目标,融入到鲜活的城市场景中。
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彭州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6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彭州城镇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10.2%,高于全省、成都市平均水平。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彭州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0%,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三甲”全覆盖。新建彭州中学(九峰书院)、学海湖幼儿园等高品质校(园)23所,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畅通群众“车轮子”。彭州实施交通互联互通提升工程,加速重构区位优势。交通体系从“1高1快1轨”升级为“5高6快7轨”。群众期盼多年的成汶高速即将动工建设,全长25.2公里的彭州三环路6月底建成,成彭快铁增至25对/日。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在成都近郊市县率先实现公交、农村客运双国有化运营,被列为四川省“金通工程”示范市。
各类企业人才“用脚投票”。实施“金彭人才”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急需紧缺人才715人。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建立未来经济企业库,新注册新经济企业950家以上,入库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20家。
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将事关群众的每一件小事,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图景中,让幸福美好生活可感可及,是对“幸福彭州”的生动注解。
5年来,一个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正在蓬勃生长。彭州的城市理想,市民的理想城市,正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