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击上海复工复产

    请看来自生产一线的数据流


  •   5月28日,在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11标段,工人在操作管片吊机进行施工作业。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数读
      ●上海芯片重要制造企业产能达到正常产能的90%以上
      ●国际航运枢纽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万标准箱,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90%
      ●上汽集团5月海外销量预计将达到去年同期的1.6倍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已实现100%满负荷生产

      进入5月,上海紧锣密鼓复工复产的工厂园区繁忙有序,陆续恢复往日的生机。
      数万吨光刻胶“包机”陆续抵达上海,上海芯片重要制造企业产能达到正常产能的90%以上;国际航运枢纽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万标准箱,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90%;上汽集团5月海外销量预计将达到去年同期的1.6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前4月交付18万余辆汽车,是去年同期交付量的1.7倍多;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已实现100%满负荷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当下的上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车间响起轰鸣声,汇聚成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脉动。

    行业龙头,牵起产业“链条”
      东海之滨,C919大飞机圆满完成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机首飞试验,向正式交付迈进一步。
      浦东新区,华虹集团金桥、张江和康桥工厂的员工封闭作业,确保产能稳定、“芯”火不熄。华虹半导体一季度公布的财报显示,其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5.946亿美元,同比上升95.1%。
      长兴岛畔,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按期交付,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的中国造船业交出硬核答卷。今年前五月,江南造船承接订单金额同比2021年增长76%,见证全球航运市场对中国造船业的信心。
      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上海各界齐心协力、分秒必争。在封控作业、集中办公的园区厂区加紧生产;在科研前沿、产业前端,科技创新攻坚克难;在重大项目的保障上全力以赴。
      龙头企业,牵一发而动全“链”。汽车、钢铁、智能制造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恢复运转,能够发挥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的作用。但大型企业人员密集、供应链长、波及面广,要保证在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线”的前提下稳步复工复产,难度不小。
      在反复压力测试和流程优化下,上汽集团、宝钢股份、上海新时达电气、上海振华重工等一批重点企业,稳扎稳打推进复工复产。
      打通“链条”,龙头企业发挥了行业带动作用。原材料进得来、生产稳得住、产品出得去,行业龙头的大齿轮带动产业链条上诸多小齿轮联动运转起来。“目前已实现上海、杭州、深圳等工厂部分产品的协同生产及两点一线式原材料协同供应。”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武玉会说。

    内外兼“稳”,预期向好添信心
      稳产稳链,就是稳预期、添信心。“我们已经实现100%满负荷生产,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确保全球供应链有序运转。”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孔军说,“中国经济的优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我们对中国市场、对上海仍然充满信心。”
      作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今年前4月已交付逾18万辆汽车,是去年同期交付量的1.7倍多,已经超越该工厂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我们相信疫情只是一次测验和挑战,我们从复工过程中看到了各界应对挑战的能力,相信生产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作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公司,亨斯迈集团在上海的两家企业均列入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说:“疫情带来的挑战都是暂时的。亨斯迈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服务中国。”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为有序推进产业复工复产,下阶段,上海还将释放助企纾困的积极政策,切实让企业主体受益,加快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物流运转,保障“主动脉”“微循环”畅通
      货畅其流,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保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海、陆、铁、空发挥综合交通优势,竭力打通堵点补接断点,保障了物流“主动脉”和“微循环”的畅通。
      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空港吞吐量也实现稳步回升。上海机场集团数据显示,5月以来,上海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持续回升,日均保障货运航班118架次,日均货运量5300吨以上,比4月同期分别提高37%和6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通过10多年来集疏运体系打造,已形成综合物流优势,在疫情中,通过多式联运有效疏堵保畅,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压舱石”。
      “2万余名员工在港区封控作业近2个月,不舍昼夜守好阵地,保证装卸生产不停不乱。”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周勇说,3月底,在上海港区实施封控作业管理措施的前一晚,2万余名员工接到紧急通知,从四面八方赶到港区集中办公,保障上海港24小时有序作业。
      为应对公路运输受阻的压力,中远海运、中国铁路上海局积极行动起来,增加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比重,保证物流链“主动脉”畅通。其中,铁路运输不仅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还实现了区域联动。5月1日至21日,长三角铁路日均卸车达17507车,同比增长19.2%。
      5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建造的我国首艘江海联运型LNG船“传奇太阳”号在上海交付,这艘船可通江达海,内外贸能源运输中都可见其身影。
      伴随着勇往直前的汽笛声,始终在搏击市场风浪中前行的经济巨轮劈波斩浪,开启新的航程……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姚玉洁贾远琨 周蕊 周琳 龚雯 何欣荣
      (据新华社上海5月28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