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
-
日前,武胜中心嘉陵江特大桥建成试通车,打通了广安市武胜县与重庆市合川区的交通大动脉,解决了两岸居民“过江难”问题。 张启富 摄(视觉四川)高德敏代表(右一)建议,继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报告点读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我们要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
深聚焦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也是我们最亮的底色、最大的机遇。”在审议讨论中,代表们信心更足、决心更加笃定: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坚决把领袖的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
蓝图令人憧憬。报告提出,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碧红 徐莉莎
声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中央赋予了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与责任,而我们正处于时空交汇的最佳时机。”
——省党代表、资阳市委副书记赵浩宇
“近两年来,我 们 深 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发展机遇,推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举措22条,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省党代表、达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袁勇
心怀“国之大者”,锚定目标要求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擘画未来,报告明确:以更高站位和更实举措,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谈到未来规划,省党代表、成都市市长王凤朝对唱响成渝双核联动的“双城记”有更深的理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提升‘双核’能级、增强辐射功能,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凤朝表示,未来五年将自觉担当极核城市使命,务实推动成渝都市圈“1+5”合作协议,特别是在产业领域,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央赋予了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使命与责任,而我们正处于时空交汇的最佳时机。”省党代表、资阳市委副书记赵浩宇表示,将坚持交通“融通”、产业“融合”和“融城”,进一步提高物流分担率,构建充满韧性的产业生态圈,同步推进人的城镇化和物的城镇化,把资阳建设成为成渝之间的宜居宜业之地。
“眉山将紧扣中央、省委战略部署,把‘进城入圈’作为主要路径,加快接轨成都核心区域、融入成渝发展主轴。”省党代表、眉山市委副书记刘先伟表示。
锁定重点领域,加快成势见效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聚力抓好川渝高水平合作的重点领域,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党中央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划定9项重点任务。报告提出,要建成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平台,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
“这为全省上下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出了精准手势、制定了行动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党代表、遂宁市安居区委书记吴军表示,瞄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遂宁正加快建设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安居区作为核心片区,加快启动安居经开区化工园区扩区拓园、“遂潼之心”磨溪镇域空间等规划编制。
从谋划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到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再到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快,是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的底色。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新一轮发展全新优势和重大机遇,加快成势见效才能不辱使命。
站在成渝发展主轴中心线上的内江,以省级重大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成势见效。其中,作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10个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之一的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加快建设“一城两园三带”。
“省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提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任务,隆昌市将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为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省党代表、隆昌市委书记林双全说。
深化改革,探索发展新路径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是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探路的使命。特别是围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进行了系列部署。
2020年12月,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川渝高竹新区。这个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诞生以来,开创了许多的“全国首次”。其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就是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发展的一大使命。
报告提出,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创新毗邻合作、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新模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对此,省党代表、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唐家文感触颇深。
“建设一年多来,川渝高竹新区始终牢记党中央赋予的使命,通过坚持把‘经济活动一体化、社会事务属地化’作为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核心要义,采取边建设、边探索、边总结的方式,初步形成‘536’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成果。”唐家文表示,未来川渝高竹新区将严格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和两省市对川渝高竹新区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深度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近两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发展机遇,推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举措22条,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省党代表、达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袁勇表示,未来五年将聚焦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