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昌县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今年以来酒席次数同比下降60%

    亮眼成绩单背后的“破”与“立”


  •   平昌县驷马镇辉煌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推选红白理事会成员、通过红白理事会章程、修订村规民约。

        

      “儿子,村里现在有规定,红白喜事简单办,其他酒席一律不办,孙儿的满月酒也不办了吧。”5月25日上午,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辉煌村村民周作亮给在外务工的儿子打电话,劝说其打消回老家办满月酒的想法,儿子爽快答应,“前几天看见微信群发的倡议书了,我们遵守村里的规定。”
      摒旧俗,树新风,变化不止辉煌村。“今年以来,为有序推进基层治理,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平昌县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通过高效宣传教育、制定预防措施、严格监督问责等举措,有效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平昌县民政局负责人说。基层治理的成绩单亮眼:同比去年,该县彩礼支出下降60%,酒席次数下降60%,礼金标准下降40%,户均人情支出下降50%,群众满意度提升到95%以上。
    □马帼才(图片由平昌县民政局提供)

    破陋习 非婚丧嫁娶不办宴席 村民“减了负”

      “这事儿办得好,我们都支持。”提起治理大操大办,土兴镇华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纪检委员王安儒颇有感慨,过去,该村滥办搬家酒、院坝酒等现象严重,“最多时一天有七八处人户要走,老百姓不胜其扰。”
      现在不同了,该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规定,非婚丧嫁娶不举办宴席,宴席桌数不超过10桌,非直系亲属礼金不超过200元。“一年下来要减少1万多元的礼金支出,还减少了时间和精力负担。”村民谢维鹏说。
      红白喜事不再大操大办,村民不再相互攀比,陈规陋习是如何被“破”的?
      “政策行动和宣传教育同步进行。”据平昌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到,今年5月,该局印发了《平昌县治理农村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要求2022年底所有村和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依法成立红白喜事会,有效遏制农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恶性攀比的风气。
      在宣传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村村响、院坝会等载体广泛宣传;在乡村场镇街巷上,处处可见“倡导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红事白事无小事,政府倡导我赞成”等标语。“不少老人也转变观念了,主动劝说邻里乡亲遵守村规民约。”王安儒说。
      “临近高考,我们对家里有子女毕业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约谈提醒,同时成立25个工作组,对全县酒店、农家乐等餐饮场所开展明察暗访。”平昌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等行为,群众可直接通过手机举报。

    树新风 倡导文明节俭 满足群众需求

      “我家里有白事,过几天会在村里办几桌酒席。”5月25日一早,辉煌村村民李国平向村红白理事会提交了一份材料,清楚写明酒席类别、桌数等信息。“村里人办宴席,可以提前5—7天向理事会申报,符合村规民约的,我们会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进行把关,不符合的我们会进行劝告。”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邓大成介绍,在红白理事会受理备案表中,各项宴席均清楚备注办理事由、酒席规模、食材来源、厨师等详细信息。
      在对农村酒席进行协助监管的过程中,平昌县充分尊重群众、尊重实际。
      “农村地区人情味浓,很多风俗代表着乡亲邻里间的人情世故。”平昌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士吉表示,为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以文明节俭为标准,倡导广大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相关规定,减小办宴席的频次、控制办宴席的规模、降低办宴席的标准。
      乡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制定,也结合当地实际,明确红白喜事礼金、酒席规模、每桌餐费等具体内容,让人民群众一看就懂,具有可操作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