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双翼——

    高县:踔厉奋发奔小康 赓续笃行谱新篇


  • 高县城市日新月异。

    易地搬迁,过上好日子。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风雨兼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高县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时代考题”,经济发展连年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交出新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蚕茧丝生产基地”等荣誉熠熠生辉。
    □陈小芳 文/图

    脱贫攻坚 蹄疾步稳奔小康

      初夏时节,处处生机盎然。万亩粮油长势喜人,易地搬迁小区笑语阵阵,新建学校书声琅琅……
      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不断变化的真实写照。五年来,高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推行“1+9”精准帮扶工作法,对标“四不摘”“三落实”要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亿余元,贫困户“一超六有”、贫困村“一低五有”全部达标,实现1.7万户、5万名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5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如期高质量摘帽。
      值得一提的是,高县率先开展投资收益扶贫、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扶贫资产管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四项省级试点,为全省提供经验。产业、教育、文化、交通扶贫及“爱心超市”等创新做法,在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18—2020年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2021年2月25日,高县县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去年,高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打造蚕桑、茶叶、酿酒专用粮、林竹、生猪、水产养殖“4+2”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县域北部文旅现代农业园区、中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南部茶桑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创建,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乡风纯、管理善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高县形成。

    产业兴旺 致富路上桑茶香

      群山起伏,桑海茫茫,高县可久镇星山村脱贫户刁均龙等人正在绿油油的桑园里采摘桑叶,嫩绿的桑叶散发着清香。
      蚕桑产业是高县农业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该县把蚕桑产业作为主导核心产业来抓,以“科技兴蚕”为抓手,建立以“共育室+共育工厂+技术员+共育户+贫困户”为支撑的小蚕共育服务体系,通过“共育支撑”解决质量问题,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仪评售茧”技术,提升蚕茧质量。
      高县现有桑园23.5万亩,覆盖13个镇近10万蚕农,是高县目前种植养殖业中覆盖面最广、从业人口最多、农户增收见效最快、解决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的特色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发种23万余张,产茧21.1万担,蚕桑综合产值突破37亿元。今年春蚕第一季,全县发种5.4万余张。
      茶产业是该县另一个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五年来,高县始终围绕“基地、园区、品牌、市场”抓产业,加大对8个产茶镇的财政投入,已建成6个茶叶产业带、8个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茶旅融合园区,辐射引领全县茶产业发展。同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分红返利、解决就业等形式增加农户收入。
      目前,全县茶园已达33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茶产业加工企业110余家。2021年产干茶2.8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3亿元,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今年2月,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在高县成功开市,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知名专家刘仲华为高县题词“中国早茶第一市”,并为其揭牌,提升了高县茶的知名度美誉度。第一季度,高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近30亿元。
      “绿叶子”变“金票子”。高县56万余亩桑茶产业覆盖了全县70%以上的农户,通过养蚕、种茶致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格局。

    织密交通 “金光大道”直通好日子

      “这株茶花长势和树型不错,加上运输方便,卖了个好价钱。”高县罗场镇兴场村脱贫户杨国云乐呵呵地说。
      该县把道路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按照“突破大通道、优化干线道、提升乡村道、联网产业道”的工作思路,先后投入交通扶贫资金17.7亿元,新改建农村等级公路1000公里以上,实现了镇镇通油化路、村村通硬化路、组通公路、建制村通客运,为农村发展夯实了基础。2018年、2019年,该县连创全省、全国两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路随产业走,路绕产业建,路通产业兴。围绕茶叶、蚕桑、经果、林竹等特色产业,该县建成百里茶桑旅产业路200余公里,农业产业路500余公里,串联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3个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多个镇特色园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和50个脱贫村,实现产业公路对全县33万亩茶园、23.5万亩桑园全覆盖,带动沿线近40万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过上了好日子。
      2021年9月,渝昆高铁(高县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高县即将全面迎来高铁时代。同年12月,宜彝、宜威、宜宾绕城高速公路(高县段)建成通车,高县彻底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正全面融入成渝贵昆“两小时”经济圈。此外,高县还大力开展乡村运输“金通工程”试点工作,实现村村通客运。
      良好的交通,让高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促进了高县城市建设迅速拓展,硕勋公园、市政广场、湿地公园、宜庆路景观道等高品质休闲场所的建成,让市民幸福感倍增。高县经开区、宜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快速扩张,多家百亿级企业入驻,为高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忆往昔岁月峥嵘,展未来任重道远。”高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县将对标宜宾主城区,全面融入、承接主城区功能和产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勇担新使命、砥砺再出发,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