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点燃绿色发展引擎
峨眉再登高
-
峨眉山市。峨秀湖。高桥里。
登山不止。
从四川唯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到坐拥5A级景区,再到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峨眉山市的文旅产业,一路攀高。
近年来,峨眉山市全力守护双遗产,用好峨眉山大IP,好山好水、青山绿水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85.75亿元,上榜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进入新发展阶段,峨眉山市委明确将医养康养产业作为“十四五”期间市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推动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深度相融,竞相发展,努力在经济上“再造一个峨眉山”。
用生态点燃绿色发展引擎,峨眉山正快步攀登另一个顶峰: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
□一束(图片由峨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
运用指挥棒 打造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一条生产线1小时能生产2万瓶饮料。”峨眉山峨眉雪矿泉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其君说,若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产值可上亿元。
2004年,这家企业曾因濒临破产一度易主。2019年,“新东家”希望修建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工厂,谋求发展转型,但需要2万多平方米土地修建厂房。郑其君回忆,当时许多水泥、钢铁企业申请土地屡屡被拒,原本以为会很难获批,结果却出乎意料,土地很快获批。
因为“指挥棒”不一样了。
2019年,峨眉山出台“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指标体系。在经济质效、创新发展、民生福祉、绿色生态、风险防控五大评价领域内,又细化成58项量化指标,市绩效办对每一项指标打分,纳入绩效考核。
细看这套指标体系不难发现,质效提升、绿色发展、民生福祉三大领域的46项体检指标占据整个指标体系近八成。如此之高的“含金量”“含绿量”“含心量”,也正凸显了生态、产业、民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峨眉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建设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落脚点。
一“加”一“减”,夯实绿色本底。
绿色生态做“加法”。将占市域面积约16.5%的土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实施退耕还林7万余亩,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全力守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环境污染做“减法”。累计淘汰落后、过剩产能423万吨,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78.5,上榜“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有保有压,绿色产业拔节生长。
近5年峨眉山市累计收储闲置土地2243.98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998亩。峨眉山市的导向十分清晰——要将有限资源腾换给绿色环保企业,淘汰高耗能产业,鼓励环境友好型企业进入市场,逐步调优产业结构。
“指挥棒”引导下,峨眉山市瞄准“高、新、轻、净”,积极发展食品饮料、绿色材料、特色轻工等产业。2021年全市绿色轻净产业产值达250亿元,“高、新、轻、净”工业产值占比达70%。
切实为民办好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峨眉山市投入4.5亿元建成城市雨污分流工程,基本消除城市内涝顽疾;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建成26个口袋公园,提升城市颜值和生活质感;关爱“一老一小”,启动市老年养护院建设,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5所,城区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医疗保障率达95%以上……更优的发展质量,更高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让峨眉山市成功入围中国幸福百县榜单,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重塑经济地理 打造世界级医(康)养度假胜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峨眉分院的医院项目主体已封顶,“年底可具备投运条件”。中国峨眉山国际康养中心经理张丹说。一年前,项目才奠基。
快,因为企业战略与当地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峨眉山市已将康养产业列为“十四五”市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这并不意味着要减少对文旅的关注。
峨眉山市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固然难得,多点开花更为可贵,融合发展方为上策。
峨眉山市的产业逻辑是:以大景区承载大康养,以大康养生成大项目,以大项目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版图正加快重塑。
峨眉山市正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四区”空间布局。“一核”即确立峨眉山景区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依山兴市、依市兴产、景城一体、产城互动,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极。“一带绕一核”,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特色,在环峨眉山麓打造“环峨眉山生态医(康)养旅游度假带”,更好发挥世界“双遗产”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双轮驱动,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新的支撑。
根据公布的《峨眉山市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发展规划》,峨眉山医(康)养产业分布在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带状区域,串联峨眉山东、北、南三面山麓。
去年12月起,峨眉山景区部分低中山区景点陆续免费开放。开放的景区,与刚发布的带状区域高度重合。
峨眉山希望摆脱对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用“免费”的方式,为关联度更高、价值链条更长的医康养产业腾挪空间。
峨眉山脚,高桥镇高桥村。坐观光车穿梭于高桥里文旅康养项目,牧场里发新芽的小草,层层叠叠的梯田,田坎上小憩的白鹭争先入眼帘。
据该项目公司文旅板块负责人王飞介绍,项目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生态、自然与原村落地形。让人们在这里“抬头见山,望眼见水,还能看得见乡愁”。高桥里因而被网友称为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以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和南部片区为文旅项目建设主战场,峨眉山市已包装生成了120个项目,涉及文旅和医养康养等。依托项目规划实施景区扩容提质、生态医(康)养旅游度假带等重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新增投入1000亿元,形成千亿产业布局,峨眉山景区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带动全域游客接待量超过2500万人次,实现在经济上“再造一个峨眉山”的宏伟目标。
市场闻风而动,已有十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表达了投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