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千帆竞内江
-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内江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让开放进取、创新发展成为内江的靓丽底色。
每天,有50多趟高铁往返成渝和内江,有2000多万只微电子产品从内江走向全国,12万套电脑设备和7万只抗癌针剂从内江走向全球……5年来,地处成渝两大极核城市几何中心的内江凭借成渝高铁提速,同时迈入成都和重庆“半小时经济圈”,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紧跟成渝选赛道,用全新的产业、交通、城市和招商吸引力等全要素全力打造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川 郑志浩
打造开放合作高地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
一路向北去欧洲。4月28日,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从内江发车。这是从内江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运输距离约8500公里,14天后顺利到达欧洲目的地。
一路向南去东盟。2018年,内江推动设立川内首个“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市欧(州)基地,该国际班列从内江直达钦州港,再转为海运到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2021年开行38次,实现常态化开行。
一南一北两趟国际班列,让内江打通了连接欧亚和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在未来两条国际班列“双向奔赴”的重要结合点处,内江正全力打造内江国际物流港,其中,“蓉欧+”东盟国际物流中心已建成竣工,内江新区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申建成功,正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随着隆黄铁路扩能改造和成自高铁的顺利推进,内江在2023年将成为四川率先“县县通高铁”的市州,也成为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节点。内江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打造成渝发展主轴开放新高地。
今年一季度,内江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4%,进出口增速排名全省第六名,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出口总额7.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倍,增速升至全省第三位。
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世界500强德国贝塔斯曼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字节跳动和日本大宇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纷纷落子内江,内江服务外包产业快速积聚成势。
泰国红牛来了。3月29日,红牛饮料创始公司泰国天丝集团宣布将在内江投资20亿元,新建的5条生产线年产能超过14亿罐,这是泰国天丝集团在中国落户投资规模最大、产品产线最多、现代化智能水平最高的红牛饮料生产基地。
德国知名足球俱乐部来了。2021年底,德国法兰克福(四川)足球青训中心在位于内江的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正式成立,这是该俱乐部在中国成立的首个足球青训中心。
大开放促进大招商。2021年以来,内江在全市遴选170多名招商干部派驻全国45个重点城市带着产业地图精准招商。近5年来,内江累计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54个,省外到位资金年平均增速15%以上。过去5年,内江GDP连续迈过5个百亿级门槛。
厚植改革创新沃土 在配套成渝中实现创新发展
从英国剑桥大学药理学博士毕业后,25岁的内江小伙丁兆返回家乡内江创业。这5年来,丁兆创立的汇宇制药的一系列创新研发组合拳,带动同类进口药价格大幅下降,累计在超过40个国家实现销售。2021年,汇宇制药成为四川除成都外首个登陆科创板的市州企业,目前正朝着以创新驱动为动能的国际化药企迈进。
5月初夏,丁兆很忙。除了要推进在内江新区的欧盟标准注射剂产业化基地等项目,还要为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创新药物研究院的装修奔忙。今年底研究院建成投用后,来自国内外高端研发人员将从事超80个创新项目的研发。
研发在成渝、生产在内江,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内江企业汇集成渝创新活力实现更大发展。
近5年,扎根内江的效率源科技发明专利数量节节攀升,在全球数据恢复技术企业稳居前三位;瞄准异种器官移植临床试验,3月,国内“器官工厂”在内江开建,在内江培育的医用基因编辑小型猪未来将会利好器官受损患者;无人驾驶基础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在内江已从蓝图走向产业化现实……
在内江,一个个创新企业汇聚起整座城市的创新发展活力。
继内江经开区获得国家级金字招牌之后,2017年,国家级内江高新区又成功获批。目前内江正在联合重庆荣昌申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未来,内江有望手握3张国家级金字招牌。
5年来,内江市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3.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家,内江市成功入围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隆昌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5个创新型乡镇试点启动,内江已建立起从市到县和镇的示范引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科技创新体系。
向未来,携手成渝共突破。
助力“成渝氢走廊”建设,瞄准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11月,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在内江启用;全省“十四五”期间首个开工建设的国家级重型燃气轮机发电项目正在内江加快推进……
一个更加创新更具活力的内江正矗立在沱江之畔。踔厉奋发新时代,百舸千帆竞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