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到关注午休 绵阳让人才安心扎根


  • 在绵阳举行的全球青年学者论坛。(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钟林 戴旖
      5月16日中午12时40分许,在位于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创新基地的四川碧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部员工姚秀芬吃完午餐回到工位,颇有仪式感地戴好眼罩和耳塞,并按下椅子上的扳手,将椅背放平至舒适的角度,开始午休。
      这把“比家里沙发都舒服”的椅子,凡是有工位的员工,人手一把。同样人人都有的,还有该公司贴心准备的眼罩和耳塞。
      一把椅子,折射出绵阳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从政府到企业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理念。此前,新区和碧朗科技对接入驻相关事宜时,还细化到了空调的配备。用碧朗科技副总经理姜赞成的话来说,椅子、空调等细节都是新区系统服务人才的生动实践。
      就人才个人看,他们拥有专设的服务绿卡,在政务、创新创业、金融、医疗、子女就学、安居、配偶就业以及文化休闲等12个方面享有专属服务保障;人才应聘受疫情影响,新区就带编上门、就地考试、就地签约;企业招聘人才遇到困难,新区便组织“直播带岗”;人才公寓的布置工作,新区细化到了智能音箱的唤醒名字……
      在服务企业层面,新区专门推出“高企助跑行动”,从人才、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服务。以银企对接为例,为最快速度搭起银企之间桥梁、降低银企沟通成本、保障银企对接效果,新区科技创新局出动三支工作队,分别深入企业、银行、融资机构进行前期供需调研。在调研中,金融机构的对口产品逐渐被摸清——中国银行的现有金融产品,可以为企业提供最长3年、最高2000万元的贷款额度,适合某软件开发企业的融资标准;建设银行的现有金融产品,可以提供最长3年、最高500万元的贷款额度,正中某新能源公司的资金需求。
      此外,新区还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企业“量身打造”全流程“服务包”,从工商登记环节就开始挖掘符合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从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挖掘研发投入高、成果转化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从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中,挖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的企业,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同时把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为“瞪羚企业”。
      不久前召开的绵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诚留才,健全创新尽职尽责容错机制,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多措并举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让各类人才扎根绵阳、安心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