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女生写给自己的信:

    最美的青春 就是不负韶华奋力奔跑



  •     

    □王于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帅
      在成都市树德中学的操场上,中学生们伴随音乐跳操,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目光投到大学校园,学子们已经在为实现青春梦想、创造人生辉煌做准备,计划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美好五月,不负韶华,中学生程麟越和大学生钟华,在自己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着。

    愿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在成都市树德中学,有不少同学会和程麟越打招呼,这个女孩是校园里的“名人”。提到最近获评“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她还有些不好意思,“我知道那一刻也很惊喜,我好像还没有给社会做什么贡献呢。”
      周三,恰逢学校举行戏剧文化节,排练室、操场上都是紧锣密鼓准备剧目的同学,如果不是因为接受采访,程麟越也会参与其中。她说,学校里开设有成都皮影、宋代点茶、赵氏剪纸、现代武术、巧手烘焙、视频编辑基础、结绳记忆、吉他演奏、英语辩论实训等选修课。“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热爱生活,虽然学业繁重,但仍热衷各项课外活动。现在大家正在忙着排练话剧,在排练中点燃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
      谈及对未来5年的期待,程麟越表示,想和妈妈一样,从事金融方面工作。“只希望5年后自己还能保持现在的心态,延续现在这份少年意气。愿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愿自己的小努力,让患者生活质量有大改善
      钟华的身上,除了有医学生惯有的严谨,还带有一些活泼。护理的准则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阳光的心态和亲切的笑容,也是钟华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正在读研一的她,目前研究方向是慢病管理,她说:“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帮助人们解决除外科手术之外的慢性病,与之做长期抗争,持续地保持健康。”
      选择读护理学,对钟华来说是机缘巧合。从大一的纠结到后来攻读研究生依然坚定选择护理,钟华不断汲取向上力量:和参与援鄂战疫一线的老师们交流,和已从事护理工作的学长们交流……钟华说,正是因为护理工作者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医生在面对挑战时才能充满力量,患者面对疾病时才能充满希望。
      提到护理学,钟华却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护理学的专业度和技术性。她说,医学是复杂和艰难的,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背景,还要和最新医学成果相结合,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专业缺口大,专业性人才稀缺。我们那一年只收了80个学生。”钟华说,很多同学后来选择了转行,可能是因为对护理学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
      作为参与5年前书信活动的见证人,钟华同时也收到了当年写给自己的那封信,看着这封穿越时空、来自2017年的信,钟华感到很新奇,“都忘了自己写了什么了!”默默地在角落拆开这封信,里面写着自己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不安,青涩的笔触感动着5年后的她。
      “如果再重来,我不会在信里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了,热爱事业,热爱父母,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就行!”读完时空邮件,钟华对过去更多了一份释然,“护理是关于全生命周期、全疾病过程的一门学科,我希望自己的一点小努力,能让每位患者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改善。”


    书信里的心声
    为变化自豪为未来祈祷

    ●写信者
      强薇 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第五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过去几年,四川交通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老百姓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优质出行体验感不断增加。作为交通人听到了更多肯定的声音,我感到无比自豪。
      希望下一个5年,能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快融入交通行业各个环节,用智慧交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写信者
      聂春萍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医生过去5年,我们医院落成拥有400张床位、配备完善、环境优美的新院区,极大地缓解了德阳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还在新老院区之间开通免费公交,方便群众就医往返。环境的改善,切实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四川未来更加美好。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