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煤集团的重生路径:司法重整“止血” 改革创新“造血”


  • 川煤集团物产公司光伏发电项目。

        

      4月的攀枝花,春暖花开。投产已有53个年头的太平煤矿正开足马力生产。川东北的华蓥山脚下,龙滩煤电的机械化矿井实现满产,1—3月已生产30多万吨电煤,为保供作出突出贡献。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今年一季度,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煤集团”)生产原煤287.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幅33.1%;实现营业收入4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56.4%,利润增幅达419.8%,实现“开门红”。“十四五”开局之年,川煤集团也开创了各项经营指标的历史最好水平。
      时间回到5年前,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川煤集团整体陷入债务危机,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逆境中奋进,艰难中重生。通过司法重整“止血”,改革创新“造血”,川煤集团探索走出一条改革重生的新路。春回大地,一种焕然一新的气象在这个国有老煤炭企业涌动。
    □欣怡 (图片由川煤集团提供)

    以司法重整“止血”化危机

      川煤集团于2005年组建,是四川省国有重要骨干能源企业,累计生产原煤总量超过1.8亿吨,年产量占四川省原煤产量30%以上。同时,川煤集团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电煤供应基地,自组建以来贡献电煤约1.10亿吨,承担了枯水期、节假日四川省电煤80%供应任务。
      2016年,多重因素影响之下,集团整体陷入债务危机。截至2020年6月11日,集团资产总额287亿元,负债38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34%,严重资不抵债,30余万名职工及家属面临失业危机。面对发展困境,集团采取生产自救、金融帮扶、协议重组等多种方式,开辟了多条脱困突围之路,但受制于债务负担沉重和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三座大“山”的制约,集团始终未能走出困境。
      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高度重视川煤集团的债务化解和改革脱困,经过反复调研、慎重研究,按照《破产法》及国家有关政策,确定了对准“痛点”精准发力,通过实施司法重整彻底解决债务危机。
      2019年,川煤集团一揽子化解债务危机工程被列为省政府8个重点工作之一,以成都为中心,辐射攀枝花、宜宾等5个市州的省、市、县三级助推网络形成。
      2020年6月11日,川煤集团及下属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华荣能源公司”)经债权人申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两家公司重整计划。
      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司法重整案入选2021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奖。四川省律协副会长罗毅评价,这是在最短时间以最小“创口”化解最大债务风险、成功挽救企业的典型示范,该案例回应并平衡多方主体利益诉求,注重清偿方案的公平性、后续经营方案的合理性,让企业真正通过重整获得新生。

    以改革创新“造血”谋发展

      “止血”,赢得了重生的机会;“造血”,发展才能迎来新生。川煤集团同步实施了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壮士断腕”式改革创新。用一次以改革创新为标志的全新出发,昭示国有老煤炭企业的青春活力,以此确保重整计划顺利执行。
      做减法——加快推进资产重组。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将原23家二级公司重组为5家专业化公司,分别承接煤炭主业、矿山建筑、矿山医疗、科技服务和物资产业板块,与集团总部构建起“1+5”专业管理模式。
      大幅精简管理层级。打破半个多世纪计划经济条件下“矿务局”式的治理模式,形成集团“管资本做战略”(管总)、专业化公司“管资产做经营”(管事)、矿厂“管执行保安全”(干事)的扁平化三级管理体系,管理成本下降15个百分点。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率先在省属国企完成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涉及总人数6万余人;实现了32.6万户“三供一业”基本分离,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超过16亿元;完成了8家厂办大集体改革,卸掉几十年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
      补短板——着力完善治理结构。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清理并修订集团及五大子公司的公司章程、“三会一层”议事规则。集团及各子公司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二级子公司全部实现董事外大于内。集团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签约率100%。形成党委会引领力、董事会决策力、经理层执行力的“三力合一”运作模式。
      有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针对短板弱项,细化89项责任清单,实现“规定任务”全覆盖和“自选任务”补短板,培育华荣能源公司、鼎能公司两家子公司推进“天府国企综合改革行动”,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96.73%,在省属国企乃至全国国企中走在前列。
      强活力——高度激活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新进人员实现全部向社会公开招聘,集团总部和各公司实现全员竞聘上岗,打破了干部“内循环”和“近亲繁殖”现象,集团总部及二级子公司机关管理岗人数减少近40%,制定了中长期激励机制和员工分配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党组织切实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围绕安全生产、电煤保供、矿区稳定等重点工作,实施“红帽子工程”,开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推进“支部亮旗帜、书记亮承诺、党员亮身份”,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引领力、示范力、带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彰显了党员在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了集团“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浓厚氛围。

    以全新面貌“奋楫”新征程

      通过实施司法重整+深化内部改革的“组合拳”,川煤集团的面貌焕然一新。
      煤炭主业稳中向好,“多作贡献”作用彰显。去冬今春,全国能源供应紧张,川煤集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生产,全力以赴保障电煤供给,2021年圆满完成“日均2.2万吨、月保66万吨”电煤保供任务,凸显在我省能源安全供应的“压舱”“兜底”功能。为夯实煤炭主业,川煤集团持续推进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五化融合”;着力提升后续发展能力,达州河市储配煤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广安高兴煤炭储备基地工程建设正积极推进。
      协同发展专业板块,“勇挑大梁”效果显现。矿山建设板块拓市场,鼎能公司新签合同金额突破30亿元,矿建+托管项目开发创新高;矿山科技服务板块促开放,恒升公司以煤炭主业技术服务为主,大力拓展非煤矿山及隧道技术服务;物资产业板块搭平台,物产公司顺利完成资产业务接管,重构管理体系,形成“一区域一优质公司”格局。
      以效益提升为着力点,提高运营管控能力。川煤集团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合规对标管理、项目投资管理、市场化薪酬管理等,深化全面预算降本降费,强抓亏损源控制,将连续亏损的11家单位纳入专项治理清单,“一点一策”制定减亏灭亏具体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9家完成减亏目标,其中7家实现扭亏为盈。
      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加35.1%;全年盈利9.1亿元,同比增利19.5亿元;安全生产实现“零死亡”,多项指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改善,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2022年,站在崭新的起点,川煤集团正向着“十四五”阔步前行。
      开启新征程,奋楫正当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