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精神、人性关怀的艺术表达

    ——《齐冬平新诗选》阅读印象

  •     

    □谭五昌
      近年来,诗人齐冬平的创作呈井喷之势,诗歌作品数量相当可观,《齐冬平新诗选》就是他最新创作成果的展示。这部诗集展现出诗人的精神原乡、钢铁情结、现实精神、人性关怀,在艺术表现层面上整体呈现出明朗、质朴的抒情风格。
      对于齐冬平来说,他的精神原乡就是他永远难以忘怀的东北故乡,那一片能够让梦想快速发芽的肥沃黑土地,始终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心灵家园,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诗人在《土地》一诗中这样写道:“吟唱着我爱这土地/从黑土地启程/一曲颂歌/悄然中来/悄然中离去/泪水也在悄然中洒落。”可见,出生在东北、成长于东北的诗人,对白山黑土有着深深的眷恋,读他的诗,你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即使诗人身处异乡,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工作、生活,他在潜意识里也经常惦念自己的故乡。以《湿哒哒的雾帘一拉到底》一诗为例,诗人如此描述城市的雾霾天气:“雾气像条棉被子/把城盖紧 以防流感/空气良好湿度98%/望着窗口 钢厂的拼图不见了/灰蒙蒙的 灰蒙蒙中只有/重卡和轻轨来往的噪音/故乡的原风景回旋着。”诗人已由故乡走到繁华的都市世界了,但他依旧不时回忆起家乡黑土地之上纯净的天空与美好的风景,让自己的灵魂奏响出一曲低沉的思乡之曲。
      齐冬平以积极的心态、宏阔的视野,高度关注当下中国社会所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在社会职业上,齐冬平一直从事钢铁冶金行业,他以职业热情,描绘了一幅幅社会主义中国钢铁生产与建设的美好画卷。
      在大量作品中,齐冬平选取了“钢铁”这一工业意象来展现他的诗与思。“钢铁”意象的精心设置与艺术性锻造,表现出他内心深处浓郁的钢铁情结。在《钢铁的生命》(组诗)中,诗人这样写道:“钢厂的生命/掩映在工厂的花香中/高炉是铁矿粉、焦炭、石灰石/野性的合唱 吹是高炉进行时/让‘野性’合唱队升温、沸腾/让炉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火红的时代卷走时代风云/钢铁的生命锻造后 铸就/新时代的钢铁长城。”短短几行诗句,“钢铁”意象的现代性呈现,对我们反思现代性诗歌经验颇有意义。这里所说的“钢铁”,不仅仅是指作为铁碳合金的一种金属元素的“钢铁”,也是指在钢铁基础上所形成的“钢铁文化”,包括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背后的科技伦理和审美精神等涵义在内。
      齐冬平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紧扣时代,反映时代的脉搏,书写自己与他人的奋斗、欢乐、愿望和梦想,与时代同频共振。2020年,面对疫情,他创作了不少诗篇。他以真挚的祈愿,慰问同胞,鼓舞国人。这种对当下重大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怀,体现着诗人自身生命的温度。读过齐冬平作品的人总能从诗中读出自己的故事与现实境遇,能从诗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时代的脉动。
      齐冬平的大多数诗作不仅着重于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而且还自觉地对于人性本身进行揭示与反思,体现出诗人写作的思想深度。例如,在《拿什么来拯救我的灵魂》一诗中,诗人如此真诚地坦白自己的灵魂状态:“一往无前 冲锋/我愿是个使者 一个护理员/担负起护理员的责任/搀扶、拥抱、抬起/一个个颤动的灵魂。”这样真情的灵魂告白的诗句,在这部诗集中几乎比比皆是。
      从现实精神、人性关怀的双重呈现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与美学精神有着自觉地继承,以自己的努力延续、弘扬着中国诗歌审美文化的历史根系与长久生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