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读这五年

    新老基建发力 枢纽地位凸显


  •   4月21日,工作人员在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对机组进行调试。目前,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两台机组总装工作接近尾声,工程进入全面投产的冲刺阶段。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成都超级计算中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春阳 摄

        

      过去5年,四川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推动“蜀道难”向“蜀道通”“蜀道畅”迈进。截至2021年底,全省各类出川大通道已达40条。不仅交通出行,能源、通信等新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枢纽、能源枢纽、算力枢纽等地位愈加凸显。

    投资上万亿元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四川统筹实施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上万亿元,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
      铁路发展提速度。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超5600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390公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省新开工高铁里程占当前高铁运营里程的80%以上。过去几年来,我省重点推动时速350公里高铁建设——成渝高铁改造提速,成自宜、成达万、渝昆等高铁项目纷纷落地开建;到2025年,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
      公路网络上档次。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39.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突破8600公里,覆盖所有市(州)和136个县,公路和客车“村村通”。过去几年,四川公路水路建设投资年年超1000亿元,2021年更是突破2000亿元。巨额投资落地,换来路网通畅,高速公路“大动脉”通达21个市州,织密底层“毛细血管”,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民用航空强枢纽。2021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在“两场一体”运行模式下,成都做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已开通国际航线131条,居中西部第一位。全省共有16个民用运输机场投用。

    水电年发电量1/3外送
    为绿色低碳发展作贡献

      四川是国家“西电东送”和“川气东送”战略枢纽,5年来,四川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随着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川渝第三通道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相继投运,电力已建成“五直八交”外送通道,川电外送能力达到3860万千瓦;每年外送水电超过1300亿千瓦时,占全省水电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1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00万吨。
      1998年以来,四川水电全口径外送电量累计突破1.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为全国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四川还将大力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将建成雅砻江中游至江西、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金沙江上游至湖北多能互补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研究规划与西北电网联接第二通道,研究布局藏东南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入川接续转送特高压工程。推进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千兆城市”数量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底座”越来越强

      5年来,四川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数字经济“底座”越来越强。
      到2021年底,全省电话用户总规模1.12亿户,居全国第四位;IPTV(网络电视)用户达2924万户,居全国第一位;千兆宽带用户达238万户;基站总数达到49万个,居全国第六位;建成5G基站7万个、物联网基站5万个,5G、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成都、绵阳、泸州、眉山等4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获评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东数西算”背景之下,四川的“算力”优势不断凸显——全省通信行业数据中心机架数达6万架,平均PUE值达到1.4。成渝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将助力四川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持续挖掘成渝干线传输潜力,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出川传输干线,不断强化成渝枢纽节点间的网络支撑能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李欣忆 唐泽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