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四川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
守护生命健康 彰显青春担当
胡辉荣(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我叫胡辉荣,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被评为今年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不仅是崇高的荣誉,更是莫大的激励。两年多来,我们科室先后有42人次参与武汉、西安、成都和甘孜道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体会到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一、应急出征,我们冲锋在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科室的年轻人纷纷按下红手印,向医院党团组织递交请战书,第一时间前往武汉投入救治工作。作为四川省第三批、成都市卫健委直属公立医院首支援鄂医疗队的成员,我们科室1名医生、3名护士全力投身到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担任护理小组组长的任惠,是个瘦小的女子,面对生命离去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内心崩溃过、哭泣过。但一想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她又振作起来,变成了一名女战士。队员范玮在抗疫前线收到了父亲不幸病逝的消息,他只有面对家乡的方向默默告别,然后忍着失去至亲的痛苦,选择留守战地,去救治像亲人一样的患者。“90后”护士梁雪梅在火热的战斗中,看到一批又一批胸戴党员徽章的人舍生忘死,深受触动和教育,在抗疫火线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团员成长为党员的梦想。除了治疗身体疾病,他们还开展生活照料和心理抚慰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重新生活的信心。59天一线战斗,8面锦旗、10封感谢信、无数个生命奇迹,是对我们这支医疗队最好的奖励。
二、护卫生命,我们竭尽全力。立足成都,服务全川,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成都出现的几轮疫情中,我们都积极参与救治工作。尤其难忘在金堂的抗疫工作,当时刚刚新婚的我,也有对家庭的依恋和不舍,但在妻子的支持下,我毅然选择加入防疫队伍,以最快速度投入战斗,在隔离区域奋战了40多天。隔离病房里我们全副武装,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每一次战斗,防护服里都是汗水,防护镜里都被蒸汽笼罩。这些,虽然难以承受,但看到有那么多的党员干部日夜奋战,看到有那么多的青年志愿者在卡点执勤,开展物资配送和秩序维护,我便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坚守的价值。面对疫情,只有去战胜,而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因为哪怕有丝毫的懈怠,都可能会有更多的生命逝去。在随后的甘孜道孚疫情防控中,我们克服缺氧、缺医疗资源等困难,实现了高海拔新冠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奇迹。
三、防患未然,我们枕戈待旦。如果说应急状态下的领命出征是对我们的检验,那么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则是对我们更大的考验。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唯有掷地有声的承诺。抗疫两年多来,变异毒株更多、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对防疫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我们懂得,只有医生更专业、更强大,群众更支持,志愿者多参与,才能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当前,尽管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们始终坚信,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一个个专业“大白”和青年志愿者“熊猫侠”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时刻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平凡岗位上干好不平凡的工作。
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作玛木(阿坝州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中队长)
我叫作玛木,是阿坝州若尔盖县的一名藏族青年,现担任若尔盖县黄河护河队中队长。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备受鼓舞。作为一支基层青年队伍,我们深感当代青年必须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当、担难、担重、担险。
若尔盖湿地每年为黄河补水44亿立方米,枯水期补水占总径流量的45%,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县里成立了全省首支黄河护河队,负责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下面,我用“三个一”,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
第一,练好一支钢铁队伍。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入四川,在川境内干流长度174公里,流经若尔盖县148.8公里。我们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藏族小伙个个身强体健,壮如“牦牛”,大家对保护黄河的工作满怀激情和信心。成立初期,大家都觉得守卫好这百里湿地,只要有好的身体就行。可是,一场综合应急演练让我们看到了差距:要完成决堤封堵、人员疏散、物资分发、伤员安置等任务,仅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
我们开始每月2次以上的长途拉练,坚持徒步“行军”30公里;我们开始每月1次以上的应急演练,重装5分钟紧急集合,夜晚12小时野外露营。现在,只要哨声一响,50名队员都能按照预案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我们已经成为一支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的队伍,有能力、有信心在急难险重的护河任务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第二,筑起一道坚实防线。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然而,近年来,黄河沿线的若尔盖湿地水土流失不断加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若尔盖湿地就像生了病的母亲,让我们这些孩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保护“母亲”,成为我们这些“孩子”共同的心愿。我们主动担负起全县73条河流、6个湖泊及3个重要湿地的巡护任务,坚持每周开展2次大规模的巡河(巡湖)工作,对非法捕鱼、乱排乱放、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排查、监督、治理,对沿河垃圾进行清扫处理,在汛期还参与应急救援。慢慢地,我们和沿途村民成了熟人,我们的行动感染和影响了他们。他们从最初的质疑与不解,转变为现在的理解与支持,甚至亲身参与,和我们一起保护母亲河,为筑牢黄河上游的生态防线努力。
第三,种出一片绿色希望。保护母亲河,仅仅靠巡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我们的经验,植树造林是最好的选择。结合巡护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植树计划,划分了种植区域,选定了树木品类。我们主动争取县林业局的帮助,并通过团县委联系爱心人士,解决了树苗来源问题。我们还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青春志愿靓在乡村”活动,开展义务植树。现在,我们已种植云杉、高原柳等5000多株,计划继续种植8800株。尽管种植的树木总量还不大,但看到成活的树苗,我们想,种下一棵树,就能增添一份绿意;种下一片林,就是播下一片希望。未来,我们一定会将这片希望播撒得越来越宽广!
保护母亲河,没有终点;筑牢生态屏障,只有进行时。今年,我们荣获了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这是对护河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藏乡青年莫大的激励。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培养担当实干的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做好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造福黄河流域各族群众,在助力生态振兴中作出我们藏族青年应有的贡献。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奋力书写青春华章
高梓霏(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历史学基地班学生)
我是来自四川大学2018级本科生高梓霏,也是成都市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一名骨干志愿者。昨天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切感受到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很荣幸,能作为青年大学生代表发言。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汇报我的青春志愿故事。
一、心怀一份感动,传递志愿服务的青春温暖。四年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我站在川大校门前,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很是忐忑。这时,一位身穿红色马甲、胸前绘着心手标志的学姐迎了上来,帮我办理报到、搬运行李、快速了解学校情况……我没有记住她的名字,但却记住了“志愿者”这个称呼。于是,成为一名志愿者便成了我的向往。2019年初,我在“志愿四川”平台注册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并投入到“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的火热实践中。我们从最简单的服务——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开始。起初,一个操作要反复演示十几次,我感到很挫败。但当一位独居老人在我的帮助下,自主拨通视频看到孙子时,他眼角泛起的泪光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定要更加耐心细致。现在,我和青年志愿者小伙伴们有了一个专属名字——“熊猫侠”。后来,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校团委还陆续推出心理健康、禁毒防艾、普法宣传、消防安全等30余个项目,我们5000余名“熊猫侠”先后结对50个社区服务居民。其中,“儿童健康公益科普计划”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团队荣获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二、扛起一份责任,留下志愿服务的青春足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线上学习之后,我们终于重返校园。面对从全国各地返校的师生,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校团委牵头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300人的志愿者需求,不到1小时就迅速招满。我和小伙伴们在炙热的太阳下,协助老师查码测温、维护秩序和录入信息,两天就完成了近7万名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来,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了社区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等为抗疫作出的贡献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与此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和支持。去年,省上给我们“熊猫侠”送了一个大礼包,包括考学评优、就业创业、信用评价等7个方面的激励政策。目前,我在“志愿四川”平台记录的服务时长超过300小时,被学校纳入了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如果我想创业,还能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通道”和优质担保服务。当一名志愿者,真是既光荣又幸福!
三、怀揣一份憧憬,成就志愿服务的青春梦想。2018年,成都成功申办大运会的那一刻,我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名成都人,无比期待能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一点贡献。2019年,大运会志愿者开始招募,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首批大运会骨干志愿者。我们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各种模拟演练,但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运会延期举办,有些小伙伴因考研、就业等压力不得不退出。当时,我也面临考研压力,也曾考虑过放弃,但为大运会全情投入的那段准备时光,已经成为我奔赴青春之约的见证,让我难以割舍。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白天,我参加志愿者培训,跟着老师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夜晚,我拿着同学的笔记奋笔疾书,尽力赶上各科学习进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底,我顺利获得了保研资格。现在,虽然大运会又再次延期,但我无怨无悔,因为这是一段最难忘的青春经历,是志愿服务让我学会了在困难面前要拼尽全力、勇敢前行。如果还有需要,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大运会志愿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滋养着我们的生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志愿为桨,以梦想为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本版文字由 周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