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经开区:探索全员聘用 创新激活动能


  • 绵阳经开区一角。(绵阳经开区宣传文化中心供图)

    美丽的绵阳经开区三江大道,各类工业企业聚集在道路两旁。 陈冬冬 摄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83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位居绵阳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13亿元,同比增速21%,其中3月份完成投资21.2亿元,创建区以来单月投资最高;工业投资完成18.21亿元,同比增长79.3%;技改投资完成15.92亿元,同比增长59.2%……日前出炉的2022年一季度主要经济发展数据显示,绵阳经开区在几个关键指标上不断创造新纪录,重塑其在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中的位次。
      动力从何而来?秘诀就在于改革!绵阳经开区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全员聘用制,打破“一编定终身”“能上不能下”的束缚,让敢为、肯为、有为者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以此提振队伍精气神,进而打造敢干、实干、快干、会干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实现内部活力迸发,激发全区上下铆足干劲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绵阳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高位突破、再创佳绩。
    □付江

    向机制改革要活力
    打破员工成长的“天花板”

      绵阳经开区作为绵阳城市南主城区,2000年成立,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这是绵阳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的初心和使命。然而,近年来,开发区运行的体制机制趋于僵化,在行政效能、加快发展等方面优势不再突出。
      一方面,绵阳经开区实行大部制,每个部门平均10余人,往往需要对口市上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单位)。另一方面,绵阳经开区编制资源较为稀缺,目前全区共计243名在编人员,还有340多人属于购买人力资源服务人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干部职数较少,“论资排辈”阻碍了年轻干部进步;而编外聘用人员也难以施展才能。部门间也存在激励政策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干好干坏一个样”,年终绩效奖励没有拉开差距。
      改革,首先问计于基层。2019年底,绵阳经开区开启“征集发展意见”活动: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向区党工委提出发展意见建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最突出的就是希望能转变机制体制。由此,绵阳经开区下定决心,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对用人机制进行改革,坚决打破“条条框框”。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让有为者“有位”

      新势甫成,试点随即展开。2020年3月,4个经济部门(单位)和2个综合部门率先推行。6部门从“一把手”到一般职员,无论有无编制,只要学历和能力符合要求,都可以通过演讲和答辩竞聘上岗。
      破局由此开始。130人通过竞聘到岗履职,4名编外人员突破“身份限制”,成为部门副职,部门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7岁。
      加快成势,至2021年2月,绵阳经开区在除街镇和纪检监察部门外的13个机关及直属部门(单位)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改革从试点到铺开,不到一年时间。
      瞄准注重实绩、人岗相适这个改革的关键,考评竞聘采取“竞聘演讲+现场问答+综合评价”的方式公开进行。在总结试点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一次除由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综合考评团外,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作为“考官”共同参与打分。
      公开促公平。考评团所有成员同样分值,一人一票,公开实名。同一岗位所有竞聘者面试完后,再进行通盘考量和评价打分,以更好实现好中选优。
      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一些编外人员也走上领导岗位。数据显示,涉改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平均年龄下降了4.3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41%;分管负责人平均年龄下降了5.2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2%。
      改革后,更多优秀人才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推动整个经开区形成你争我赶干事创业的氛围。

    汇聚发展共识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在全员竞聘中表现优秀的蒋明军,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被聘任为绵阳汇聚三江招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一职。
      蒋明军是一名聘用制人员。在2020年的试点改革中,他竞聘上经科局副局长岗位。两年来,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绵阳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户、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绵阳经开区工业投资排名提升至绵阳市第一,实现了华丽“逆袭”。
      从聘用人员到区属国企“一把手”,他连续跨越职业晋升的“天花板”。这也是绵阳经开区建区以来,首个以聘用制身份担任部门(单位)正职的案例。
      实施全员聘用制后,考核也有了优化,从过去“年考”变为“季考”。每个季度随机抽选6个部门接受一次观摩点评考核,现场展示工作亮点,由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机关部门领导、行业代表、职工代表、群众代表等进行打分并提问,每个被考核部门的最终分值之间必须相差2分及以上,以保证部门与部门间拉开差距。
      选人“逗硬”,考核也要“逗硬”:连续一年考核在全区倒数后三名,相关部门就会被谈话;连续两年考核在后三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岗位就要“拿出来”重新竞聘。全员聘用制开展以来,有两个部门正职因履职不力被免职,被调整到其他岗位工作。
      改革催生活力,发展释放动力。如今,绵阳经开区干部的冲劲更足、工作思路更活、活力更强,各项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绩——绵阳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前茅,2020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市场主体3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2021年,实现税收收入18.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6.13%,排在绵阳市前列。两年间,通过改造提升市政道路、新建公园广场,全区累计新增绿化面积63.18万平方米,增幅达到49.9%。

    改革促进发展 打造“活力新城”

      绵阳经开区的全员聘用制改革,催生出一家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市场化改革,这家公司不仅为园区机关提供人员保障,还为园区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就在不久前,在绵阳市召开的一场服务市场主体会议上,该市各县市区、园区相关负责人来到绵阳经开区,参观学习当地以市场化方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从而为企业提供代办等服务的模式。
      改革,是激发活力、创新力的必然手段。绵阳经开区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其核心要义在于打破既有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改革。
      无论是改进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还是为园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都紧紧围绕“市场化、专业化”优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发展的效果明显。
      踔厉奋发,阔步向前。绵阳经开区正立足新发展阶段,抓住中国科技城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利好,锚定目标定位,聚力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随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步伐加快迈进,绵阳经开区将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