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实施23项重点项目
-
(上接01版)使巴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魅力更加彰显,传承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郁。
同时明确23项重点项目,分别为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巴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工程、中华古文字研究传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巴蜀书画传承发展工程、川剧和曲艺振兴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工程、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工程、民族音乐舞蹈保护传承工程、巴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工业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23项重点项目分别明确具体任务和实施路径。
比如,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在要求继续展开考古发掘外,明确提出要推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且依托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以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把三星堆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提出研究阐释、传承阵地建设、纪录片创作以及活动品牌打造等4大计划,并要求建设四川名人馆、四川历史名人文献馆,建设10家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习基地。此外,聚焦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和价值阐释等主题,推出不少于3部优秀纪录片。
在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方面,提出要建立全省收藏单位古籍文献普查档案,逐步编纂《四川省汉文古籍联合目录》;建设古籍保护利用重点基地和省典籍博物馆,并实施民族古籍抢救保护计划,加快藏羌彝等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全面开展民族古籍和口头传承古籍的保护征集工作。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明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11个国家重点展示园、10个省级展示园、8个集中展示带和红军飞夺泸定桥展示工程建设项目、红军长征数字化展示项目等。
围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文化研究计划。实施《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中医药文献与文物复(仿)制等项目,实施“杏林选粹”计划。对尚存的巴蜀地区400余项民间医药进行抢救性调查登记和针对性保护,实现40项民间医药项目再提升和利用。此外,特别提到中医药宣传普及计划,建设60个左右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争创3个至5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