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怀“国之大者”四川工行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四川工行工作人员积极上门为参与川藏铁路(新都桥—雅江段)建设的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资料图片)

      四川工行工作人员积极向客户进行政策宣讲。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工行”)在省委、省政府和工行总行党委的领导下,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做优做强民生金融服务,围绕“国之大者”聚力发力,以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四川工行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480余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交出了一份底盘稳、亮点多、成色足的2022年开局“成绩单”。□唐涌双 (图片由四川工行提供)

    服务发展大局
    全力支持重点行业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工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统筹安排投融资的总量、节奏和结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四川工行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全力支持民航运输业发展。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运输业造成的影响,四川工行充分发挥服务优势、规模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分两批次向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航空有限公司投放民航应急贷款累计超200亿元,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同时,四川工行围绕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筑、白酒等重点行业,积极推进数字信用凭据、下游经销商融资等重点产品快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四川工行新增供应链融资近24亿元。

    以客户为中心
    创新民生金融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以贡献者为本”的价值观始终贯穿四川工行经营发展和金融服务的全过程。
      为更好地践行金融为民、利民、惠民、安民,在社保领域,四川工行积极支持就业、医保、税银、人社、银医等领域7个重点项目,持续优化全省150家“社银一体化”网点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工银e社保便捷缴费服务渠道,有效支持了全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四川工行个人客户总量超3900万户,社保卡总量突破1000万张。
      在农民工服务保障方面,四川工行作为首批试点行,配合省人社厅建成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通过城乡联动打造工友服务品牌,开展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建设,持续发力服务农民工客群,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到账,有效服务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在数字货币领域,四川工行积极组建个人客户数字化远程运营中心和数字人民币试点运营支持柔性团队,打造创新场景,交付成都市政府食堂数字货币新型支付等3个重点项目,在国内率先成功办理数字人民币缴纳诉讼费、社保(医保)缴费。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四川工行积极采取线上、线下并重,网点阵地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宣教方式,努力拓宽宣教渠道,积极引导公众了解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质。据统计,在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期间,宣传覆盖受众超620万人,实现全省731个营业网点全参与、全覆盖。
      此外,四川工行始终秉承“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工作要求。自2021年9月30日以来,该行已实施多项费用减免优惠:对所有客户免收部分票据业务手续费、降低借记卡刷卡收单业务服务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单位结算账户管理费、降低单位结算账户开户手续费、降低人民币对公转账汇款手续费、降低企业网上银行年费、按不高于成本价收取电子银行安全认证工具工本费。截至2022年3月末,四川工行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惠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超40万户。

    落实帮扶责任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2022年2月27日,崇州市6位村民收到了来自华川集团的一笔带有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标志着全国首笔带有智能合约的乡村振兴“数字人民币农户专项资金”发放成功。
      华川集团全资子公司华地永盛农旅集团有限公司是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市级龙头企业”,每年各类农户专项资金的支出合计超百万元。工行成都分行根据华川集团提供的合约规则,在独家上线的智能合约平台进行合约维护,定制资金发放规则,发放崇州市青桥村农户的种植服务报酬。村集体收到该笔专项资金后,须按照服务合同约定和数字人民币合约规则,将指定的金额发放给指定的农户,杜绝了截留、挪用等情况。
      这笔业务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是全国首次使用智能合约定向农户支付专项资金,实现了专项资金各环节的穿透式监管,通过科技赋能保障了如土地流转款、种植服务收入、惠农补贴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所有交易信息同步上链,凸显数字人民币点对点、可编程、可溯源等技术特性,切实提升了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这只是四川工行践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工行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工行总行定点帮扶属地行职责,接续选拔55名帮扶干部,研究拟定定点帮扶工作任务清单,延续各类捐赠项目,积极引进帮扶资金。2021年,该行通过“自己买”和“帮忙卖”,实现消费帮扶1.37亿元。
      县域金融服务渠道不断延展。2021年,四川工行在全省县域新设网点14家,其中新设县域空白网点泸定支行,新建凉山州德昌县南山乡、铁炉镇,冕宁县和爱乡,甘孜州康定市普沙绒乡4个空白乡镇网点,在巴中成功打造全省金融行业首家绿色低碳网点。

    服务外向型经济
    做好跨境金融服务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5周年。经过5年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成果丰硕,已成为四川对外开放的聚集地。四川工行创新服务助力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沐浴着自贸试验区改革的春风,做深做实跨境金融服务。
      在成都,疫情防控期间,某电子生产出口企业到银行网点办理柜面业务费力费时,四川工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开通了单一窗口跨境汇款、进出口单证业务和线上结售汇。
      在遂宁,某企业负责人表示:“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在四川自贸试验区试点成功后,四川工行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企业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业务进一步提供便利化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帮我们节约‘脚底成本’。以前企业从准备资料到货款收入完成办理需要近两个小时,而现在10分钟以内即可完成,高效便捷。”
      在德阳,某生产型出口企业连续接到国外采购商的订单,需采购更多原材料,一度出现现金流紧张,四川工行主动伸出援手,利用“中欧e单通”平台的线上普惠融资——“外贸e贷”,为企业提供了300万元信用额度,一年下来,该公司出口量由500多万美元增长到上千万美元。
      不仅如此,在商务撮合方面,四川工行积极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开展“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度服务迪拜世博会、进博会、广交会、西博会,举办五金工具欧洲专场等专项活动和各类宣传活动上百场,推动上千家省内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未来,四川工行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