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 20 年钻研推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近七成



  •     

    项目开始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达53.0/10万,结束后,该数据降至17.8/10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人物名片】
      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主任
    ●获奖情况:
      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
      基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产科危重症研究及推广应用
    ●项目点击:
      团队历时近20年,率先在国内建立覆盖孕产妇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平台及研究方法,首创中国孕产妇特征的妊娠高血压和剖宫产术前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全球首创“子宫双切口”止血术式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促进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助力我国提前完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受访者供图

      4月1日下午5点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住院部8楼,记者见到了该院产科主任刘兴会。她刚联合院内多学科专家做完一台极其凶险的产科危重症手术。
      这台手术被称为“最难的剖宫产”,在临床上叫“凶险性前置胎盘”,属于产科危重并发症,术前随时可能引起大出血,术中出血凶猛可危及生命。
      在刘兴会看来,产科出血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而这些绝大多数也是可防可控可避免的。她带领团队针对这两大产科危重症的早期预警、预防及治疗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
      3月25日,刘兴会牵头的项目“基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产科危重症研究及推广应用”,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四大挑战
    孕产妇死亡率曾居高不下
      “你知道,在2000年,全球每两分钟就有一个孕产妇死亡吗?”采访前,刘兴会向记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分娩量是1.3亿人,孕产妇死亡人数是45万人,死亡率高达346/10万;我国的分娩量1760万人,孕产妇死亡人数9323人,死亡率为53/10万。
      这些孕产妇死亡原因排名前三的是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和羊水栓塞。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产科出血致死率占比达40.5%,妊娠高血压致死率占比为14.9%,羊水栓塞致死率占比为10.8%,这三类占孕产妇死亡达到60%以上。
      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刘兴会团队认为,90%以上都是可以避免的。在她看来,要降低我国产科危重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关键问题和挑战在于:早期预警困难、预防措施欠佳、治疗手段有限和救治能力有待提高。

    三大创新
    多个全球首创对症下药
      针对产科危重症防治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刘兴会带领团队从2000年就开始“基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产科危重症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的研究,从产科危重症的预警、预防和治疗三方面,对症下药提出构建预警模型、优化预防措施和创新治疗方法,从而减少产科危重症、保护妇女生育能力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构建预警模型方面,刘兴会团队率先在国内建立覆盖孕产妇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平台及研究方法,并基于此首创中国孕产妇妊娠高血压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首个剖宫产术前风险预警模型。
      “我们的预警模型有全球最大的样本量。”刘兴会介绍,因为样本量够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警模型较目前国外最优的预测模型提高了51.9%。
      预防方面,刘兴会团队开展多项产后出血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研究,制定我国自己的预防标准指南。她解释:“我们以循证医学I级证据更新了现有临床指南,摒弃世界卫生组织、国内外指南及教科书数十年来推荐的传统预防措施,优化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方案。”
      治疗方面,项目团队在全球首创“子宫双切口”止血术式,显著降低子宫切除率;开展全国多中心产科自体血回输研究,有助于节约大量血源;首创产后出血的三级急救流程,规范了我国产后出血的临床处理。
      “虽然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大幅降低,但我国每年仍有大约1万个产妇因产科危重症被切除子宫。”刘兴会介绍,项目团队首创的“子宫双切口”术式将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子宫切除率降低至3.3%,而同时期国内外其他术式的子宫切除率仍达40%—50%。

    推广应用
    提高我国产科危重症整体诊治水平
      项目的成效也正在得到印证。项目开始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达53.0/10万,其中四川省达66.5/10万。2019年项目结束后,这两项数据已分别降至17.8/10万和17.7/10万,下降幅度分别达66.4%和73.4%。
      该项目还持续15年开展全国产科危重症救治基层培训,其中现场培训基层医生13612人次,近3年线上培训108.1万人次,提高了我国产科危重症整体诊治水平,促进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助力我国提前完成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对本项目组在产科危重症领域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刘兴会教授带领的项目团队近20年来对产科危重症进行了深入的创新性研究,将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在全国示范推广,对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项目的牵头人,刘兴会当选过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但在她眼里,自己最重要的身份还是产科医生。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基层妇产科医生队伍,积极牵头制定行业指南、专家共识,并进行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为基层大夫提供规范的诊治技术,并通过线上线下讲座、实操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技术水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