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成都
-
·图片新闻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无经验可借鉴 要探索全新发展路径
-
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明确将从国家层面支持成都开展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为何会选择成都建设这一示范区?成都又该如何理解“示范区”这一概念?成都的探索有什么意义?记者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如何理解“示范区”?
根据国家发展需要,主动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
记者:如何理解“示范区”这一概念?蔡之兵:从表面看,“示范区”是一种区域战略,其目的是通过赋予个别地区某一项特殊的战略任务和发展权限,希望这些地区能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来探索某一个领域的可行发展路径。从深层次看,“示范区”概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即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去主动承担不同的发展任务,体现了全局利益至上和共同发展的理念。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出现过“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以及如今的“示范区”“引领区”。该如何厘清不同“区”的概念?
蔡之兵:这些概念的功能定位是相通的,概念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一种在特定发展阶段被国家赋予特定使命的特殊地区。这些概念很好地体现了试点思维在中国发展模式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作用。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第一批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在产业引进与培育、技术进步与创新、要素收入创造、营商环境改革等多方面都探索出了大量宝贵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为何选择成都?
国家有需要,成都有基础
记者: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什么选择成都?
蔡之兵: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成都市高度契合公园城市的要求,也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首先,成都很宜居,无论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特殊景观、还是悠然自得的人文生活环境,都使成都市成为建设公园城市的最佳对象。其次,成都有经济基础。成都2021年经济总量逼近2万亿元,有底气完成这一建设目标。
同时,成都市具有较高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成都市是国内最早推行营商环境改革、提出打造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城市之一,整个政府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足以支撑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如何与区域发展协同?
从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着手,全方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记者:近年来成都面临多重机遇叠加,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与区域发展相协同?
蔡之兵: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对成都有特殊的意义与作用——
从目标要求看,上述区域发展机遇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对成都市提的要求是不同的。无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还是成都都市圈,实际上都有学习的对象,但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过程中,成都市没有可直接借鉴的对象,必须去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
从操作重点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的重点在于区域合作,强调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而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点是成都市自身,要求成都市自身来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有效路径。
从影响机理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更多影响的是区域合作、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补偿这些与区域合作有关的局部领域。而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实际上是要求成都市的发展战略实现整体的高质量转型,从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治理体系同时着手,全方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换言之,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包含了多个不同类型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将是指导和引领成都市未来数十年发展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