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航坠机事故第四天

    确定事故主要撞击点 从地表向下延伸至20米左右


  • 3月24日,搜救人员在事故核心现场继续进行搜索工作。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截至24日16时,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
      ●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东航客机坠毁事故救援进入第四天,多方加紧冒雨地毯式搜寻搜救。现场调查进度如何、难点在哪?发现一部黑匣子,对于寻找另一部意味着什么?旅客家属的服务保障工作如何开展?……
      24日举行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回答了大家关心的很多问题。

    飞机撞击从地表向下延伸至20米左右

      “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事故的主要撞击点,飞机大部分残骸集中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内,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至20米左右。”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悉,截至24日16时,共搜寻到遇难者遗物21件、飞机残骸183份和部分遇难者遗体残骸,已移交调查工作组。目前有关方面已找到的主要残骸包括发动机部叶片及涡轮残件、发动机吊架残件、左右侧水平尾翼残件、副翼自动驾驶作动器以及带有部分翼梢小翼的机翼残件。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了驾驶舱内的机组逃生绳、机组手册残片以及部分机组证件。
      黑匣子的最新情况如何?朱涛回应说,23日发现的黑匣子最后由飞机工程师和译码工程师共同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并于23日晚由专人送达北京的译码实验室,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根据失事飞机的构型,两部记录器均安装在飞机后部,驾驶舱语音记录器的发现,增加了飞行数据记录器被找到的可能。”朱涛说,各方将继续加大搜寻力度,全力寻找第二部记录器。

    距事故核心现场约10公里处发现疑似飞机残骸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搜救人员在离事故核心现场约10公里处的藤县藤州镇四旺村鸦塘组一农田发现一个疑似飞机残骸碎片,长度约1.3米,最宽约10厘米。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核心区东面区域基本上是原始山林,植被丰富,杂草茂密,而且山势陡峭,从山脚到山顶高差近百米。消防救援人员依靠铁锹铁铲,沿着一些大型的石头、断壁一路向上开辟道路,一边攀爬一边搜寻。
      连日来,藤县地区连续降雨。经专家评估,事故搜救现场存在小规模山体滑坡和塌方的风险。24日天蒙蒙亮,消防救援队伍就到达事故区域外高速公路集结点,但直至10点左右降雨减弱,经专业评估具备作业条件后,才得以进入现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作出了相应安排部署,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搜寻救援组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周成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已有200多名旅客家属前往事故现场

      在梧州市定点接待家属的酒店,一些失联旅客家属时刻关注着事故救援最新进展。家属小谭说,哥哥所乘航班失事,在政府组织下,她和一起来梧州的父亲时刻关注不断披露的信息,期待奇迹。
      东航宣传部部长刘晓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4日上午8时,梧州(含藤县)住宿的56位旅客家属共计305人,涉及52个家庭。
      据悉,东航在梧州共派遣161名家属援助工作人员,当地也派出了大量专班工作人员,双方紧密配合,对旅客家属开展全程服务保障和安抚沟通。
      记者24日在事故现场看到,部分家属在祭奠亲人,还有家属也陆陆续续来到现场。
      “目前,已有200多名旅客家属前往事故现场。”刘晓东介绍,自24日起,东航和各地政府工作人员将对所有旅客家属进行一对一慰问。此外,东航还成立了信息统计专项小组,持续收集和更新旅客家属的各项诉求,尽最大努力服务好、保障好旅客家属。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东航迅速成立安全生产运行和事故调查领导小组,下设九个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现场工作处置、家属援助、事故调查等任务,组织专业力量对失联员工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援助。
      新华社记者 陈国军 何伟 周圆 叶昊鸣 雷嘉兴 吴思思 赵文君 戴小河
      (据新华社广西梧州3月24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