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复信用记录?
-
(上接01版)更没报废,随时存在不年检就上路的可能。因此,2021年10月,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向该分公司开具罚单。主要内容是:罚金1000元、责令企业及时补齐相关手续。同时,相关处罚记录纳入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罚单金额不大,但后果严重。根据规定,客运企业未按时年检或缺席年检,是其申请增加班次和新增客运线路时重要负面指标。覃建伟坦言,处罚带来的不良信用记录,已是企业业务恢复与扩展的“拦路虎”。
补救通道:面对不可抗因素,要给犯错企业改正机会
“在法律法规刚性与客观现实如何取舍,很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和智慧。”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说,自疫情暴发以来,类似该分公司的案例并不少见。
例如,受影响的企业无法及时缴纳社保和发放工资、部分服务业在经营受冲击时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按照规定,上述行为均会造成企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这也导致,不少已恢复正常运转的企业,非但无法享受扶持政策,反而增加了经营成本。
在成都从事餐饮生意的江明杉坦言,2020年初疫情期间,自己没来得及更换卫生许可证。这导致他去年扩建门店贷款时,被不少金融机构“另眼相看”。
李正国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初衷,重点是从结果导向上“惩恶”,而并非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除呼吁执法部门、金融机构等出台帮扶政策和弹性执法外,还需直面部分企业已发生的不良影响。
“这些都是不可抗因素导致的,应该给一个改错的机会。”省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罗静解释,疫情、自然灾害等具有不可抗性、突发性和偶发性,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影响极大。因此,制度层面应该打开补救的通道“放一马”。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财金信用处处长方曦。他说,正是考虑为受疫情冲击企业减负,四川从去年开始启动企业信用修复试点工作。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接受过失轻微、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失信企业申诉,帮助企业恢复正常运营。
修复之法:不仅要满足前置要件,还要认清申诉对象
“从开证明到收到结果,只花了2天时间。”覃建伟介绍,申请修复信用时,新都分公司提供了情况说明、车辆行驶记录、处罚单据、原客运线路沿线交通运输部门和交警部门证明五项材料。
据了解,企业申请“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省级业务主管部门一般在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本级审核并给出处理结果。新都分公司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齐全,因而能快速得到满意的回复。
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已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累计办理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455件,帮助345家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同时,还提供企业信用修复咨询上百次。各级“信用中国”网站已开通线上企业信用修复受理渠道,确保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零跑腿、零收费。
那么,企业申请“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到底需要什么条件?“信用修复是要分对象、看情况的。”京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余超介绍,目前行政处罚信息涉及一般、严重、特定严重3个等级。3个等级修复难度要求不同。从目前来看,获得修复的企业,主要包含以下要件:相关主体已纠正失信行为;相关失信主体已消除失信行为不良影响;行政处罚信息满足“信用中国”网站最短公示期限。
“也就是说,过失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和客观理由充足。”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提醒,除“信用中国”网站外,其他平台网站的信用信息修复处理,按照谁管理、谁修复原则,由相关主管部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