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大道穿越大小凉山

    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成昆铁路复线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     

      2022年2月26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成昆铁路复线重点工程邓家湾特长隧道在攻克垭口断层之后,顺利贯通,这标志着成昆铁路复线控制性工程建设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成昆铁路复线峨(眉)米(易)段位于大小凉山腹地,全长386公里,为国家Ⅰ级双线铁路,是成昆铁路复线建设最为艰难的路段,也是成昆铁路复线最后一段未开通的区段。
      已经建成通车50余年的成昆铁路如钢铁巨龙,横亘于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时光滑过钢轨,列车穿行在河谷沟壑之间,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与之并行,运行的老线与建设的新线,书写着铁路建设者的传奇故事。□赵利强

    “微台阶”工法攻克“水帘洞”
      邓家湾隧道位于凉山州冕宁县与喜德县境内,虽然不是成昆铁路复线全线最长的隧道,但却是修建难度颇大的工程。
      二工区负责人连正国介绍,邓家湾隧道为Ⅴ级围岩,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泥和突水,相当于在“水帘洞”中作业,开挖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只能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的“微台阶”工法施工,且必须加强支护,这大大降低了掘进速度,每个掌子面每天的施工进度不足1米。
      “正常地质情况下,双线隧道一天能掘进4米,一个月就能掘进120米,但邓家湾隧道不行。”在入口正洞掌子面上,挖掘机旁的泥水汩汩涌出,现场技术负责人李涛说,“如果不快速将泥浆堵住,就有可能会诱发塌方。”
      在他们的工程日志本上,记录的塌方不时发生,仅正洞小里程掌子面就出现了15次之多。
      “最大的一次塌方,涌泥石块多达8000多立方米,一昼夜的涌水量达到2.3万立方米,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处理,这一下就耽误了两个多月的施工时间。”李涛介绍说,为了处理塌方体,施工队组成3个班,光是排水和清除塌方体就花费了1个多月时间。工人们一直轮班坚守,艰难地向塌方处前进。
      大塌方处理完后,项目部也基本掌握了邓家湾隧道的“怪脾气”,采用“微台阶”工法进行作业,按上、中、下台阶同步推进施工,实现了小步快跑。调整工法,改善步距,提高初支效率,将每次循环作业时间缩短到了18小时以内。在Ⅴ级围岩条件下,每个作业面日开挖进尺能达到1.5米以上。
      在处理塌方那段时间里,刚入职的大学生李剑军和同事们几乎泡在水里工作,为了节省时间,连午餐都是在隧道的掌子面上吃的,只为早日贯通隧道。李涛说,“铁道兵前辈奋战成昆铁路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干最难的任务,交最好的工程,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冕宁火车站改造“大会战”
      在成昆铁路线上,通行着“致富小慢车”的冕宁火车站常常熙熙攘攘——这里是沿线群众的“致富站”。
      就是在这里,2021年8月曾上演过一场“大兵团”作战,按期完成了成昆铁路复线与成昆铁路冕宁站场改造,让冕宁火车站顺利开通投入使用。
      张大龑是冕宁火车站改造现场负责人,他介绍,冕宁站场改造任务,放在成昆铁路复线上进行,难度不小。
      接到车站改造施工命令后,在狭长的冕宁车站,来自中铁二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中铁二十一局、中铁城建集团、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西昌车务段、峨眉车务段、西昌工电段、成都电务维修段、监理等多家单位3000余名建设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站改、信号倒替大会战。
      业主单位成昆铁路西昌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当中铁二十一局提出要进行站场改造施工申请时,他对于短短几天时间里能否完成站前10万立方米土石方施工任务有些不确定。这是由于站改命令下达时,需要移挖作填的施工范围内还有两条110千伏的高压线铁塔和1座地方综合通讯铁塔没有拆除。
      为了在7天内完成1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任务,负责站改的项目五工区负责人杨盼盼吃住在工地。时值暑假,6岁的大儿子闹着要到工地找爸爸,而家里还有父母及两岁的幼子需要照顾,杨盼盼的爱人便将大儿子从机场托送至工地。
      赶上10万立方米土石方施工,杨盼盼24小时吃住在工地,6岁的儿子也跟着他,饿了就泡方便面吃,困了就在车里面睡一会儿。
      “夜间150余辆土方车的灯光里,照射出工人们奋战成昆铁路的鲜活一幕。”现场技术负责人魏宇飞颇有感触地讲述着冕宁车站改造的景象。
      2021年底,新冕宁火车站站房里人头攒动,大凉山地区的群众在宽敞明亮的车站里候车,他们既可乘坐公益性“致富小慢车”,又能从冕宁站前往西昌西站换乘更快捷舒适的“绿巨人”出行,脱贫成果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间,成昆铁路复线工程日新月异。这条穿越大小凉山的钢铁大道,记述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铁建人书写成昆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