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请春酒
-
□刘龙泉
过了元宵节,就到了请春酒的时候。
请春酒,为川南长宁一带的习俗,是补请春节期间应该请而没有请的酒席。
长宁这地方过春节,初一一般都不出门走人户。清晨一大早,人们就起床开门纳福,放鞭炮驱鬼神。吃完早餐猪儿粑,一家人就同族人一起上坟祭祖。初二开始拜年走人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时,亲戚、朋友、邻居的时间搞不赢,或者抽不出人手来拜年,就先送拜年的茶食,表明人情到了礼节也到了。
正月十五后人户走完了,有了空闲时间就该请春酒,酬谢那些春节期间没有宴请过的长辈,送了茶食的亲戚朋友和邻居同事。
吃春酒有三个步骤,一吃茶二吃酒三吃饭。吃茶时,每人面前摆半碗茶水,桌子中间摆一个茶盘,其间是两碗或四碗黄粑。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茶水不仅润喉解渴,还可以湿润筷子,方便拈黄粑。茶盘呈圆形或方形,中间也有一个圆形或方形小格,内盛芝麻糖、猫屎糖、水果糖之类的糖果;四周用木条分割成四格或六格,里面装着茶点,有苕丝糖、粑丝糖和煎、炒、爆的各种各样的米花糖。黄粑的原料是糯米、粳米和红糖,用蜀南竹海的楠竹笋壳叶包裹着在竹蒸笼或杉木甑子里蒸熟而成,柔软香甜,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地方小吃。
茶水撤了后就开始吃酒。下酒菜主要是年货腊制品,拌冲菜、折耳根之类的凉菜。虽然吃茶垫了底,但那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香肠、腊肉、猪香嘴、猪耳朵,令人垂涎,胃口大开。条件好的人家还有一副猪心子、猪腰子、猪利子,这样的酒席就算高档了。
酒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吃饭。凉菜碟子收了,主人家就会端上一桌子热菜。这些年来,热菜变化也很大。起初是回锅肉、炒牛肉丝、炒猪肝、炒肚头、火爆肥肠、烙豆腐、粉条汤、海带汤……既下饭又耐饿。也有的做成九个碗,头碗、咸烧白、夹沙、肉格子必不可少。再后来添加了全鸡、全鸭、全鱼和生猛海鲜,凑成十九个菜。生活艰难的日子里,不仅是肉和鸡鸭鱼,连香喷喷的白米饭也是奢侈品。为了体现主人的热情,主人还会给客人添米饭。客人吃饱了会再三推辞,主人也会趁客人不注意的时候添上满满一碗。酒席散了,客人离开时主人还会在包包里或背篼里塞上一两个黄粑或一两封炒米糖,让客人带回家跟家人分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质越来越丰盛,如今,吃喝不再是过年的大主题,请春酒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请的人大多不在家里而是改在饭馆酒店里,也有没有传统的“三部曲”。但是,春酒仍然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联系亲情的纽带,慰藉乡愁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