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奋战打赢粮油稳产增产丰收仗

  •     

    (上接01版)小春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也进入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拔节期。
      在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春节后半数村民进城务工,但田间小麦却长势喜人。原来,全村1500亩土地全部交给专合社全程托管。中江县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滔介绍,全程托管就是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从耕地、播种、飞防、收割到烘干的一条龙服务。收获的粮食归农民,村里只需支付600元/亩的托管费用。今年,合作社全程托管土地面积达8000亩。
      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小春,四川小麦播栽面积875.5万亩、油菜播栽面积2118.3万亩,均较上年增长。综合研判,目前全省土壤墒情良好,粮油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大春扩种粮食忙冲刺稳住“主力军”
      查看机油、检查水位、拧紧螺丝……2月23日一早,常滔就钻进专合社农机大棚,检修旋耕机、拖拉机等农机具。
      大春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八成以上。春耕起步阶段,我省加快了复垦复耕撂荒地、推广新技术等工作。
      治理撂荒地,措施要硬。2月23日,在中江县永太镇长河村的坡地上,3台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将坡上的杂树清理干净,乱木丛生的荒地整理平坦。中江县农技站站长兰汉军介绍,当地列支了专项经费治理撂荒地,予以每亩补贴150元。
      扩种大豆,重点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新技术新模式。根据规划,今年四川将完成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目前,任务已分解到市州区县,完成情况将纳入市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
      为推广新技术新模式,近日我省组织9个豆类杂粮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分赴各市州对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基层农技员、种植大户和农场主开展技术培训。“下周行程已排满。”作为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成员,一天辗转两市开展培训成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最近的日常工作。2月21日上午刚结束遂宁市的技术培训,他又赶往巴中市恩阳区。接下来,他还要到眉山、自贡、雅安等地开展培训。
      “今年要大干一场。”广元市旺苍县白水镇光明村的种粮大户苟天明流转了180亩土地。春节前后,他购买160多斤玉米种子、300多斤大豆种子和5吨复合肥,准备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对话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
      记者:当前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雍太文:想要多产粮食,稳定增加面积实现藏粮于地是主要方式。对于四川来说,重点是攻克农村撂荒地这个难点。一方面,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对丘陵山区进行宜机化改造,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不管当下还是未来的农村,都需要直面“谁来种田”这个现实问题。我的看法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提高种粮补贴和增加补贴的精准性,让留在农村的人愿意种田、能种好田。
      记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该项技术的发源地,四川如何让该技术进一步生根发芽?
      雍太文:这需要藏粮于技。首先是农技培训。这是新技术,需要培训。目前,省级培训已结束,下一步要重点对各市县、乡镇的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开展技术培训,让承担示范推广任务的种植主体能种、会种、种好大豆。其次,要做好保障。当前,种子、肥料、机具是重点。我们的团队已建立了清单,下一步会及时把适宜的品种、农机推广出去。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省农机研究院等单位将加强合作,加强农机具攻关研发,补齐该项技术推广中的农机化短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