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

    雨水

  •     

    一夜春雨过
    千畦尽成绿
    东风解冻
    散而为雨
    2月19日0时43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二个节气
    雨水
    从此气温回升
    雨量渐增
    大地万物在雨水滋润中苏醒
    “雨水”有三候
    一候獭祭鱼
    二候鸿雁来
    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五日后
    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日
    草木随着大地阳气的升腾
    开始抽出嫩芽
    大自然就这样一步步
    走向春天的深处

    节气与农事
      “雨水”节气被称为“可耕之候”,此时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大麦、小麦等越冬作物陆续返青,进入拔节孕穗期,对于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在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的降水量常常还不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有“春雨贵如油”之说,若发生春旱,应及时春灌。
      对于没有秋翻的土地,可趁着尚有冻而未化的时机,进行春翻,既能保证播种质量,又能达到抗旱保墒的效果。另一方面,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

    节气与生活
      “雨水”时节日照时数与强度相对增加,气温回升较快,但活跃的冷空气并未停歇,“倒春寒”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天气,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
      “春捂秋冻”,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的智慧——春寒料峭,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因此人们切勿过早减去冬衣,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不过这时的“春捂”也应适时适度。
      “雨水”时节,地表湿气渐增,温润不燥,益于调养肠胃阳气,健脾利湿。专家建议,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五味不偏,常食新鲜果蔬,少吃油腻、生冷之物,同时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劳逸适度,起居有常,以清邪利湿,和顺肝气。可选用薏仁和粳米加入适量清水煮成粥,或者可选用芡实、莲子、白扁豆和适量红枣加清水制成芡实莲子羹。也可多食气味芳香食物疏肝理气,如佛手瓜加入适当调料凉拌成菜等。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专家还提醒,应从各方面积极预防,保护好自己,如经常锻炼身体,进行有氧运动,提高和增强自身抵御疾病能力。
      本栏文字据新华社
      本报制图/朱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