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     

    (上接01版)

    聚焦三个方面形成建设合力

      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先行者,成都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前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明确,从聚焦实践“两山”理念、宜居宜业、现代化治理三个方面推进先行示范,坚决扛起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大使命。
      批复中提到,示范区建设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充分彰显生态价值。“这充分说明,绿色发展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条件,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认为,“十四五”时期,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同时推动减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成都的目标不应只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体系,实现绿色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从具体行动来看,成都通过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这将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经验。”盛毅说。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天府新区4年来展开了诸多先行探索,正从大尺度营城建设转化为精细化场景营造。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科介绍,随着天府新区城市空间格局成型,人口和产业随之快速聚集,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人,如何看待这座城市,与城市共同成长、产生链接,这是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2.0版本”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他表示,天府新区转向通过“人的视角”去谋划公园城市,一方面是探索建立一套公园城市指数体系,直观表达人对城市的感知;另一方面,瞄准街区空间,打造功能业态融合的“理想街区”,实现“老百姓走出门就像在自家花园”。
      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看来,4年来,生态文明引领的成都公园城市实践表现出创新实践的活力,下一步还需在系统研究、科学评估上再下功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