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何以乘“市”而上
-
(上接01版)“活跃的市场,对资本的需求和吸引,都更为强劲。”汤继强说。
经济专家认为,2021年全国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北交所开市,为中小企业打造了更加畅通、便利的融资渠道。
成势
打开广阔想象空间
上市企业数量,是衡量地方经济实力和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也会进一步增加区域活力。
“从企业角度看,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融资问题。”成都路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秘鲍文权打比方。过去产品要卖500元,才能维持运转和再研发。有了资本加入,售价调至200元,市场迅速打开。
打开的不仅是市场,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路行通内部,包括老板在内,一股“激进派”毫不掩饰对资本市场的渴求,期盼进一步扩大产业版图。
对当地金融市场的好处更是不言而喻。不久前,成都推出交易所梯度培育计划——“专精特新成长通”,引来上交所西部基地、深交所西部基地、北交所西南基地等10余家金融机构竞相参与,其中大部分总部都位于成都高新区。
科创板主要聚焦服务“硬科技”企业,该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00多家,几近成都同类企业的“半壁江山”,和金融机构正好“互相吸引”。
“近水楼台先得月,家门口就能敲钟。”众多全国性核心机构区域基地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从企业规范运作、改制上市、投融资对接等多个维度,全面推进区内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谋远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2021年,成都高新区GDP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11.1%,上市企业总数达51家,经济发展来到蓄势待发、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
1月12日,成都高新区举办首次上市公司路演活动,欧林生物、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等区内4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与众多优质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深度互动。
这是对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体系的提档升级,也是助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
更长远来看,上市企业产生的集聚效应,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这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2月8日,成都高新区发布2022年产业基金组建计划,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秘李小燕难掩激动。
600亿元产业基金、新设立的天使子基金,在她看来,意味着有机会持续“加仓”研发力度,覆盖更多市场,企业再上规模。
当天大会上,成都高新区还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针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的专项支持政策,同时提出将围绕实现企业从初创到上市全过程,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扶持。
一揽子政策和举措,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资金、人才、研发和创新问题,让企业飞得更高、行得更远,为成都高新区厚植高质量发展战略竞争优势增添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