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购买,各种“带货”
“冰墩墩”何以征服世界?
-
冬奥会开幕三天,吉祥物“冰墩墩”彻底火了。这几天,在冬奥闭环里,冬奥特许商店门前总是排起长龙,全球各地人士竞相购买冬奥吉祥物等特许商品。而在冬奥闭环外,冬奥特许商店排队的中国顾客也是一眼望不到头。与此同时,不少运动员、记者和冬奥会官员的心都被“冰墩墩”俘获,纷纷自愿“带货”。
“冰墩墩”为什么能“征服”世界?对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曹雪认为,“冰墩墩”受到大家的欢迎,是一定要有理论和策略性的思考。“‘冰墩墩’穿上冰壳,脸上有冰丝带,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其实形式美感背后有基本规律,其中重要的规律就是‘对比统一’。”曹雪希望,“冰墩墩”能够超越冬奥会的时空限制,将艺术生命延伸更远。
“国潮”崛起的又一个生动样本
曹雪认为,吉祥物设计的起始点是文化性和艺术性,但只有商业上取得成功,才能将这两者表达和体现出来。“好卖是硬道理,如果这个吉祥物不可爱,我们就会陷入自说自话和自娱自乐。”
其实,“冰墩墩”的热销,也可以看做“国潮”崛起的又一个生动样本。曹雪认为,“国潮”不是中国元素的简单拼贴,而是要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的DNA,才能生长出真正的“国潮”。
“从国画、京剧这些国粹开始,我们看世界和进行表达是不一样的,不能表面化地把中国文化理解成中国元素。视觉传达是‘传而有达’,你表达了,别人没有接受不叫传达。很多所谓‘国潮’只是把中国传统元素随便贴在产品上,其实做‘国潮’要真正地读懂中国,‘向过去要未来’。”曹雪说。
设计能够“四两拨千斤”
曹雪认为,不管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还是工业设计,都可以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设计这门通用语言,会让世界更加读懂中国。
近年来,“中国制造”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而设计与科技创新一样,是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冰墩墩”的爆红,也让人看到了“设计力”带来的能量。
曹雪认为,任何一项设计并非简单的形式美,而是“介质”,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都可能成为与人发生某种关联的介质,“产品本身不是固定的,是动态的、有生命的”。
“设计能够‘四两拨千斤’,因为设计的终极内核是哲学,不管东方西方,哲学是相通的,它能够穿透一切。”曹雪说。新华社记者 王浩明(据新华社广州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