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
写作背景
《论粮食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俄遭到了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的武装叛乱,刚开始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中断,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主要的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向农民征收全部余粮以及一部分口粮,以保证军队和工人的粮食供应,有力地保证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因当时纸币严重贬值,实际等于无偿征收,给农民造成沉重的负担,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1920年冬国内战争结束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任务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21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以及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但是,这一政策转变引起了党内机会主义的攻击和歪曲,党员干部也疑虑重重。为了回击党内外的歪曲和攻击,向全党和全国劳动人民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意义以及必要性、可行性,列宁写了该文。
《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身患重病的列宁口授了一篇重要评论《论我国革命》,是对孟什维克尼·苏汉诺夫《革命札记》一书错误观点的批判。苏汉诺夫札记的主要错误观点是: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等,从而以此否认俄国革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和不同国家表现出的特殊性,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政治前提、经济前提、文化前提的辩证关系,有力地批判了苏汉诺夫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