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经济观察
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刷新我国湖泊钻探纪录
取“芯”者来自四川
-
钻探人员在操作设备,准备降钻具作业。 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近日,西藏纳木错,湖中央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浮台上,钻塔高耸、机器轰鸣。一群钻探技术人员正在忙碌,蓝色工作服上的“四川资源集团”字样,表明他们是一支来自四川的队伍。
一个多月前,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启动。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中海拔最高的钻探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德国、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多国科学家及钻探技术人员共同实施。
这个夏天,这支来自四川的队伍将钻入湖面之下提取湖泊岩芯样本。这些岩芯,封存着百万年前的信息,可为科研人员研究纳木错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施工环境艰苦 钻取湖“芯”困难重重
此次钻探计划在湖面上的3个点位进行,钻取千米长的湖泊岩芯。经联合科考队深入研讨,决定由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所属华锋钻探公司担任钻探任务。
华锋钻探公司长期致力于固体矿产勘查钻探施工。“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高海拔湖泊钻探,也是第一次环境科学钻探。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包括21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1岁的团队。”纳木错湖泊钻探项目部项目经理、华锋钻探公司工程师林俊宇介绍,艰苦的施工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湖面海拔超过4700米,风浪很大,钻探平台会随着水面波动而晃动。不仅如此,团队还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强紫外线照射、作业劳动强度大等困难。”
更大的挑战来自高原深水湖泊钻探本身,其在国内可参考和借鉴的案例不多。“湖水深近百米,钻杆‘悬’在水中没有依附。湖底淤泥质很软,在淤泥里连续钻孔,容易出现淤泥倒流等情形。”林俊宇介绍。对此,钻探团队参与了水上钻探平台设计,提前对钻探设备及特殊装置进行改造,“根据水中作业情形、沉积物地层性质等,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比如钻杆的壁厚等都是非标准特制的,帮助提升安全性和钻进效率。”林俊宇说。
破解技术难题 刷新钻探最深纪录
6月6日,随着钻杆缓缓向下插入沉积物中,钻探工作正式启动。当晚,钻探团队获得第一批湖泊岩芯样本。经过一个多月的钻取,7月12日,纳木错水上钻探平台传出好消息——在湖底深度超过400米处获取湖泊岩芯,这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大湖钻探中突破400米,刷新国内湖泊钻探最深纪录。
“钻探过程中,技术人员一边施工,一边摸索总结新工艺,破解多项技术难题。”华锋钻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绳索取芯工艺配合钻具的精准运用就是其中之一。“不同于常规绳索取芯钻探工艺的单动单钻头钻进,此次结合湖泊钻探平台不稳定这一特殊情况,为避免钻具起降,我们采用了单动双钻头钻进方式。”林俊宇介绍,技术人员结合以往绳索取芯施工经验,优化钻进参数,在保证减少岩芯扰动及提高采取率的前提下,做到了高效率。
“湖泊钻探是钻探施工的分支领域,借助这次机会,我们将结合陆地钻探、海洋钻探中的成熟经验,着力推动建立完善的湖泊钻探施工体系。”华锋钻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四川科技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正积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一批行业中的“单打冠军”,助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新闻小贴士】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湖面海拔4718米,最大湖深约100米。
纳木错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的重要课题之一。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于1996年成立,至今已有多个国家和团体加入该计划,是一项覆盖所有地学领域的科学钻探计划。此次联合科考行动,是继2005年在青海湖开展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后,再次在青藏高原核心区域深水大湖中开展湖泊长岩芯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