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不断提高政协服务中心大局的贡献率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四川改革发展历程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十三届四川省政协履职的起步之年。
      这一年,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按照“四心”总体工作思路,即坚决维护核心、倾力服务中心、坚守为民初心、广泛凝聚人心,鲜明提升政协履职贡献率导向,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一年,省委对省政协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给予肯定: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工作全面开创新局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四川得到有力践行。

    回 顾2023
    一年来,突出抓了四件大事

      第一,筑牢政治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亮点:
      
    把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悟促转化,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宣讲督导116场次。
      
    对标对表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的使命任务和“四个发力”重要要求,确定11个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有关报告得到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组织各界别委员深入三苏祠、永丰村、三江口、翠云廊、三星堆等地,追寻总书记足迹、感悟领袖情怀,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第二,强化凝心铸魂,精心组织开展富有政协特色和实际成效的主题教育。
      亮点:
      
    以学铸魂——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在委员培训班上授课,带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举办省政协学习会暨市(州)政协主席读书研讨班;开展“学习新思想、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委员主题读书与实践活动。
      
    以学增智——开展“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等专题调研33项,提出一大批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
      
    以学正风——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席会议成员和广大委员上高原、访寺院、跑乡村、下矿井、走企业、进学校,“背靠背”听取意见,“面对面”开展协商。
      
    以学促干——紧盯问题抓整改,提升能力务实干,做好引导预期、增强信心等工作,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第三,聚焦中心大局,扎实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
      亮点:
      
    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聚合全省政协和广大委员智慧力量。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推进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等着力重点,抓大事、谋发展、献良策。
      
    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形成调研报告92篇,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1件次,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等建议转化为政策选项。

      第四,激发履职活力,创新打造“一委一品牌”“一市(州)一特色”和“有事来协商”升级版。
      亮点:
      大力推动省政协各专委会创建“一委一品牌”;指导市(州)政协创建“一市(州)一特色”;推动“有事来协商”提质增效,累计开展小微协商9620次,助解社会民生难题2.1万余件。

    一年来,扎实推进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政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亮点:健全完善省政协党组工作规则;探索实行“党员副主席+党外副主席”共同分管专委会工作机制。

      (二)紧扣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协商建言,全力助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
      亮点:
      
    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就建立双城经济圈高规格推进机制等重大问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9件全部立案办理,1件列为重点提案督办。
      
    始终聚焦“四化同步”,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相关建议被省委全会采纳。
      
    始终聚焦“城乡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关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建议被省委全会采纳。
      
    始终聚焦“五区共兴”,助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提交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提案86件;指导成德眉资四市政协、川南片区政协、川东北地区政协等健全协商协作机制。

      (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力助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
      亮点:
      
    传承弘扬三苏文化,组织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通过三苏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提案》,得到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的关注支持。
      
    促进巴蜀文化发展繁荣。围绕三星堆遗址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蜀道文化挖掘研究、稻城皮洛遗址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等开展专家协商,向全国政协提交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遗等提案。
      
    挖掘政协文史资料时代价值。制定省政协文史资料和书籍编纂出版总体规划和五年计划;全面启动《人文巴蜀·大美天府》等3个系列共20余卷文史资料丛书编纂出版工作。

      (四)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协力增进民生福祉。
      亮点:广泛深入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助力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
      
    协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督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重点提案。成功主办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六次会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协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围绕职业病防治与职业健康管理开展监督性视察,监督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报送加强西部高海拔地区人群生命健康基础研究等社情民意4100多篇。
      
    协力强化教育养老就业保障和社会治理。视察监督中小学劳动教育和普惠托育开展情况。视察“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特殊群体就业等反映社情民意,助解群众急难愁盼。

      (五)发挥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凝聚巴蜀儿女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亮点:
      
    深化党派团体团结合作,提高民主党派界别和委员在重点提案、大会发言中的比重,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搭建有效平台。
      
    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委员深入民族地区、走进宗教活动场所。
      
    深化团结联谊和对外交往工作,落实同党外委员交友联谊和专委会走访委员制度。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展现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新时代的新样子。
      亮点:完善协商工作制度机制,激励委员责任担当,从严从实推进机关建设。完善年度协商计划制定办法,落实主席会议向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制定专家协商会工作规则、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实施办法等11项制度。健全完善委员服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省政协委员履职补贴,强化履职保障和委员培训。加强市县政协工作联系指导,主席会议成员带队赴21个市(州)、83个县(市、区)调研督导,常态走访市县政协机关,着力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解 读
      概括来说,2023年,省政协常委会以三个“坚定不移”突出抓了四件大事,以六个“一以贯之”扎实推进六项工作。
      三个“坚定不移”与四件大事是:紧扣“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统揽政协工作”,省政协抓了两件大事,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筑忠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二是立足政协组织特色、注重凝心铸魂效果,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扣“坚定不移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引领政协工作”,扎实开展“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坚定不移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政协工作,创新打造“一委一品牌”“一市(州)一特色”和“有事来协商”升级版。
      “一以贯之”扎实推进六项工作是:一以贯之坚决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政协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一以贯之建言聚力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实施,全力助推我省拼经济搞建设;一以贯之注重发挥文化文史工作优势,加力助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一以贯之深入践行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协力增进民生福祉;一以贯之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起巴蜀儿女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的强大正能量;一以贯之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加强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

      解读
      2023年省政协提案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以高质量选题开展提案培育。首次召开高规格提案培育工作会,同时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向提案者推送提案选题参考目录224条。
      2 以高质量培训进行引领激励。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提案业务培训;遴选20件提案开展重点督办,评选表扬55件好提案,多措并举推动提案聚焦中心精准、意见建议务实。
      3 以高质量重点督办带动办理工作全面提质增效。省政府班子成员领衔办理提案,示范带动提案办理办到广大委员和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提案。这些举措有力推动提案办理实现了从“督好一件”到“办好一片”、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从“面对面”到“心连心”的转变,使每位提案者都感受到了各方面重视的程度、办理的力度、转化的效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