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加坡市场的三条攻略
-
【访谈嘉宾】
陈如海
新加坡贸工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办公室司长
聂金凤
新加坡中国商会秘书长
嘉宾专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王眉灵 吴忧 黄潇 何卓彦
作为地处东西方交汇处的“贸易枢纽”,新加坡凭借地理区位、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人才汇聚等优势,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打开新加坡市场,有哪些“开发攻略”?四川企业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记者就此专访了新加坡贸工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办公室司长陈如海、新加坡中国商会秘书长聂金凤。
攻略一:用好政策平台
记者:四川与新加坡的合作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潜力可挖掘?
陈如海:中新合作不断深化,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2022年,新加坡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
具体到四川,新加坡与中国省级政府建立了8个双边合作机制,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已成为四川第二大外资来源地。事实证明,20多年来,新加坡和四川都从该机制中受益,两地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到一起,更好地了解新加坡和四川的商业机会。
新加坡已在重庆落地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速推进作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也在提速,两地的物流大通道将更加便捷畅通,这些举措都将以更快、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将中国西部与新加坡连接起来。
四川是经济大省,产业门类齐全,我们鼓励和期望更多四川企业,利用好物流大通道、政策机制平台,链接新加坡市场;相应地,新加坡企业想进入四川市场,也将更加便利。
攻略二:把握市场机遇
记者:新加坡市场有哪些优势值得川企关注?
陈如海:首先,新加坡有友好的商业环境和亲商机制,企业在新加坡可以享受到金融、人才、税收、企业服务等各种便利,虽然新加坡本土市场不大,但很国际化,还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这对想要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在新加坡能找到“测试”其品牌效应和服务能力的良好土壤。新加坡还辐射了6.5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是一个很好的通道和跳板。
目前,已有700多家新加坡公司投资四川,其中包括很多新加坡的知名企业,四川企业可以通过跟这些企业合作,寻找拓展新加坡市场的互补和融合空间。同时,海底捞、新希望、通威、海特等川企已在新加坡布局,四川企业同样可以借助这些“先行者”的力量,来熟悉新加坡市场。新加坡注重绿色发展,四川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两地在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双向发展需求。
攻略三:打好“文化牌”
记者:对于四川企业进入新加坡,还有哪些建议?
聂金凤:目前,活跃在新加坡的四川企业并不多,新加坡人对于四川的了解也较少。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四川也如此,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再加上成都和新加坡有直飞航班,这些对新加坡人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建议四川打好“文化牌”,先推动文旅“走出来”,再带动技术和产品“走出来”,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一方面,四川要加大自身的宣传推广力度。今年来,中国很多省份、城市都走进新加坡招商推介,四川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走出去”的步伐再快一点,再主动一点、“橄榄枝”再多送一些,为川企进入新加坡搭建平台。
另一方面,四川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可创新形式,通过特色文艺演出、非遗文化展览等形式,介绍四川的风土人情。展览展演的方式要接“地气”、聚“人气”,这有助于让新加坡人更加关注四川、了解四川。此外,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旅新大熊猫凯凯深受欢迎,四川也可抓住这方面的优势,打好大熊猫“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