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中的“特别保供队”


  • 美团优选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打包成都用户订购的商品。

      盒马鲜生位于青白江的西南供应链基地备货充足。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我省各地电商企业全力以赴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

    核心提示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我省各地电商企业充分发挥线上购物“快捷、高效、无接触”优势,全力以赴保障本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仅成都市就有9家重点电商平台企业承担了30%以上的生活物资保供任务,3万多名外卖、快递小哥成为最忙碌的群体……

      送菜、送肉、送药、送各种生活必需品;30分钟达、1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在本轮疫情防控中,成都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冷清的城市街道上,穿梭着无数的“小黄人”“小蓝人”“小红人”“小绿人”,从商超门店、仓储中心,将打包好的生活必需品逐一送到各小区的收货点。
      据测算,本轮疫情期间,成都市9家重点电商平台企业承担了30%以上的生活物资保供任务,3万多名外卖、快递小哥成为最忙碌的群体。
      不仅仅是成都。我省各地电商企业充分发挥线上购物“快捷、高效、无接触”优势,为全力以赴保障本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障供给
    线上订单暴增,配送大军全力以赴
      9月2日凌晨4点,成都新都区赵家寺路格外安静,整条街上唯一亮着灯的,是一家生鲜电商的前置仓——叮咚买菜振新站。站点储备站长文世彬和一名夜班工作人员正进进出出忙着整理收到的蔬菜、米面粮油、肉禽蛋等商品,上架、入库、更新录入系统。一个小时后,仓管员、分拣员、配送员等十几位员工到达站点,开始准备新一天的工作。
      为配合疫情防控,成都市民纷纷自觉减少不必要的出行,生活必需品的购买更多转移到了线上。文世彬表示,振新站承担着周边4公里范围居民小区的食材采购需求,并重点为所在街道几个被临时封控的小区提供生鲜物资。“短短两天时间内,叮咚买菜整体备货量增加150%以上,重点保障商品包括蔬菜、肉蛋奶等,供应量增长超过本轮疫情前的5倍。”文世彬说,由于货物到站集中在每天凌晨,为了让周边居民能及时买到新鲜蔬菜,他将到站时间提前到了凌晨4点,协助夜班人员一起工作。
      同一个凌晨。成都青白江美团优选城市中心仓内,上百名工作人员正马不停蹄处理生鲜订单的分拣、发运,当天有超300辆配送车辆把新鲜的瓜果蔬菜运往成都市区。作为成都市重点保供企业,美团优选及时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开展“保供给、稳价格”工作,工作人员比平时多出一倍。“每天有超过2.6万名美团骑手在配送路上。”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1日以来,美团外卖已累计额外投入近700万元,补贴疫情地区骑手保供配送。
      在此期间,饿了么也累计送出餐饮、零售、医药等各类订单约450万单,每天有超过1万名配送人员奔跑在“静下来”的成都大街小巷。
      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同样号召全省电商企业发挥电商渠道优势,主动服务社区,加大线上供给。通过微商平台、APP、公众号、小程序商城等方式,让顾客就近线上下单,商家进行线下配送进社区,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用品需求。

    创新手段
    新模式新技术,提高末端配送环节效能
      居民原则居家,由于人员外出大幅减少,可以个性化选购、配送到小区门口的电商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保供压力也越来越集中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随之而来:面对突然暴增的线上订单、海量的配送需求、库存的及时调配乃至于价格的实时变动和调整等,在特殊时期,电商平台企业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承担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过去的十余天里,不少市民定闹钟线上“抢菜”:提前打开 APP或者小程序,等着秒针转到可购买的那一瞬间,页面上的所有菜品却秒变灰色,下方提示“已售罄”。即便是抢到了菜,也有可能遇到“商品运力不足”。
      “前几天,成都各区域还未解封时,即便我们已达到平时3倍的配送量,还是不能满足需求,最高峰时成都用户在盒马的订单需求量达到了10倍甚至更高。”盒马鲜生九眼桥店店长晏军解释。为尽可能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盒马除了全力保障在成都20家门店的线上线下销售配送外,还联动政府组织开展社区团购,通过APP、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招募团长收集小区居民需求,以集单方式提升运力。
      应对激增的线上订单,新技术也不断派上用场。“平台内各商家的产品价格一旦有异常波动,我们可以做到及时监控。”饿了么四川公共事务负责人杨博文介绍,饿了么及时启动平台价格监控机制,通过智能预警和巡查扫描算法捕捉菜品异常、菜价异常、起送价异常和违规搭售等异常情况,以保障居民安心下单、安心居家。该价格监控机制正是今年3月上海发生疫情的管控期间,饿了么总部研发上线的一套人工智能算法,“这种机器和人工相结合的管理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成都运行效果也很好。”
      叮咚买菜同样把在上海疫情期间开发的相关技术运用到了成都的市场保供中。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大量流量涌入、购买需求增长过快,线上买菜很容易变成“秒杀”抢购,很多商品没来得及挑选便只能匆匆下单,只买到有限的几种商品,这种订单既浪费了运力,也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了能让更多人买到需要的商品,平台设置了追加商品功能,市民可以对还未分拣的订单进行追加,极大提高了购买效率。”该负责人说。
      社区生鲜连锁“钱大妈”则通过技术后台实时捕捉成都近150家门店的库存情况,针对当天货品销售较快的门店,进行及时、高效的二次配货,以精准匹配每个门店的实际购买需求。
      “大型电商平台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力量的集中体现。”业内人士指出,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电商平台发挥处于市场前沿、善于捕捉商机、精于大数据分析等优势,提前对线上需求作出准确预估,做好充足物资储备,后期又及时优化企业内部分工,把人力资源向线上布设、向末端集中,显示出了很强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最大限度完成保供任务的同时,多数电商平台企业也同步实现了订单量、销售量、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优势显现
    全省10余家电商参与,供应物资上千吨
      “电商平台成为市场保供的重要力量,又展现出了独特的市场优势。”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疫情防控期间,全省有10余家电商企业参与保供,每日为城乡居民提供蔬菜、肉类、米面油蛋等物资达到上千吨,电商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省重点电商平台企业发挥在线购物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优势,有力保障了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配送畅通无阻,也有力带动了电商消费。”该负责人表示。
      电商行业在特殊时期充分展现出独特优势,得益于长期以来我省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打下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省顺应居民消费加速线上转移的行为趋势,尽量对冲高温、疫情等对线下消费的冲击,规范健康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全省在线消费保持稳增长势头。据成都映潮科技大数据监测,今年1—8月,全省网络零售额4749.4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势头虽好,但电商发展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难题。”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比如物流、营销等成本逐步增加,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较大,以及新电商人才短缺现象突出等。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电商发展,我省还有更多计划。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将统筹实施“川货电商节”在线促销,瞄准年末促消费高峰时期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数字生活消费主题场景;另一方面,将加快促进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电商新业态基地建设,重点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基地的引领作用,联动工厂、商家,推动商品和服务供给渠道下沉、品牌下沉,推动整个行业和市场的规范运行和持续恢复。积极支持大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等主导,以“双十一”等为节点,强化产品电商供应链协作,有效整合上中下游参与主体,快速构建行业和市场运行生态。还将开展数字商务公共服务市州行活动,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细分产业带的特点,围绕数字技术知识科普、技术操作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供求双方交流等加强公共服务供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碧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